•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麦克白的悲剧

    麦克白的悲剧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21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阿历克斯·哈赛尔,博迪·卡维尔,布莱丹·格里森,科里·霍金斯,哈利·米尔林,迈尔斯·安德森,马特·赫尔姆,摩西·英格拉姆,凯瑟琳·亨特,布莱恩·汤普森,斯蒂芬·鲁特,罗伯特·吉尔贝托,伊桑·哈钦森,理查德·肖特,西恩·帕特里克·汤玛斯,拉尔夫·伊内森,杰弗森·梅斯,奥利维亚·华盛顿,韦恩·T·卡尔,雅各布·麦卡锡,Scott Subiono,Lucas Bar 

    导演:乔尔·科恩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不露声色

    • HD中字

      龙咁威2

    • HD

      直到树枝弯曲

    • 正片

      野兽

    • 彷徨之刃2024

    • HD

      末路狂花钱

    • 更新中字

      富都青年

     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

     长篇影评

     1 ) 叹为观止的镜头艺术-2022.01.23

    硬逼着自己看了两遍

    因为前一晚第一次看直接打瞌睡了

    咬着牙再磕一次

    然后不得不承认 影片表现形式非常出色

    看这样的艺术电影 需要耐心

    戏剧舞台布景、戏剧表演手法、戏剧感氛围溢出屏幕

    配乐和摄影都在强调一种悲壮的史诗感

    黑白配色可以完全忽略人物的肤色年龄隔阂

    这是全片最妙的一点

    保留原汁原味的莎翁故事和冗长对白

    用镜头张力凸显戏剧冲突

    用摄影技巧记录内心独角戏

    黑白色调将肃杀气氛烘托到极致

    可以忽略世俗适配度

    因为黑白之下都是用灵魂全情投入的艺术个体

    也许Oscar一席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真的想做到一次观影而不会昏昏欲睡

    是一门大学问

    我突然顿悟为什么Shakespeare数百年来稳坐神坛

    为什么只一个人就能被奉为英国文学的骄傲

    因为他牛逼在大量内心独白、人物情绪描绘、警世哲言频出、处处比喻拟人修辞

    用细腻文笔勾勒简单的故事 凸显戏剧张力和强烈的情绪冲突感

    这是独属于莎翁的戏剧创作特点

    所以无论在影视还是书籍

    处处可见被引用的各式各样的莎翁名言

    因为他的大量作品实在是金句频出

    名言警句多到让人想忽略都不行

     2 ) 老年麦克白的欲望

    男女主和女巫真是好演员。

    女巫太棒了,女巫值一百颗星。

    女巫是好演员被以超常的方式放在了超常的位置,光芒四射。

    男女主是好演员吧,效果就呵呵。

    除了这三位,其他的演员呢,就是你在一部莎剧里能遇到的各种平庸之辈和各种坏演员在这里都能找到,甚至某人一张嘴你就能对号入座:哦,原来他是这一种坏莎剧演员。。。

    但是这部还是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想法,所以还是开篇评论。

    新想法来自麦克白夫妻的年龄。男女主演员的年龄都65+了,如果是以前,我会把演员带入3、40岁的角色当中去,但这次看的时候,渐渐接受了如果麦克白夫妇真的是老人,会是什么心态呢?这种体验大部分来自麦克白夫人的表演。她第一次出场就非常成熟,成熟到消弭了其他麦克白夫人在得到消息时会有的激动,直接进入了一个决绝的状态,这让我很难把她当作一个三十多岁、内心充满激情和野心的角色来看。而麦克白本人,一直看到杀班科,我都基本没看到他有什么弑君的欲望……就完全没欲望啊……而且就丹泽华盛顿这张正义的脸,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以前我对麦克白夫人的理解其实很肤浅,我总觉得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两人,是渐行渐远的交叉线,也就是麦克白夫人始终陷在弑君的深渊里,不管后来麦克白的罪行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她始终在纠缠弑君这件事,并始终试图把麦克白的精神状况也解释为他承受不了弑君。这次麦克白夫人的表演突然让我意识到,麦克白夫人始终都了解麦克白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她看到一个被自己打开锁链的具象的暴力,一步步做了什么,而这些事,和做了这些事的暴力本身,是她不能控制的。麦克白夫人梦游的时候,仿佛牵着一个小孩,这难道不是生死未卜的班科之子?难道不是无辜被杀的麦克徳夫之子?麦克白夫人既痛苦又痛悔又不甘痛悔,所以才紧紧抓着弑君这件事不放,因为只有这件事是她能控制的。这一版的麦克白夫人令我更加悲伤。

    麦克白的话,我比较喜欢他后半段的表演,前半段感觉就像被绑住了似的,你是在梦游吗……麦克白本人因为演员看上去并不像奔七的样子,所以老年麦克白的感觉其实一开始并不强烈,但是因为这种整体的表演风格和性冷淡的构图,让人产生一种没有什么欲望的麦克白骤然登上王位,不惜一切代价要紧紧抓住的印象,所谓少年怕得不到,老年怕失去。两人的台词功力都很棒,所以经常会不知不觉沉入台词中,也不大计较表演风格这种事了。

    然后我最喜欢的一个支线故事,马尔康试探麦克徳夫,又又又又被删掉了,躺平。不过来说就这两位的话,删掉就删掉吧。

    很喜欢乌鸦的运用。

    黑白片不黑白片的,就那样吧。

     3 ) 极简主义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经典

    莎士比亚戏剧一向是影视作品改编的热门之选,而《麦克白》更是改编次数最多的一部作品,从黑泽明奥森·威尔斯,再到波兰斯基,这些电影大师的版本示范了极高水准的改编榜样。2014年澳大利亚新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再次挑战这部经典,在戛纳首映时引起轰动。而最新的改编版《麦克白的悲剧》来自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科恩兄弟中的乔尔·科恩,这对兄弟导演一向以天马行空的古怪创意而享誉影坛,而乔尔单飞执导的首部作品却选择了沙翁文学改编,有点令人意外。 我敢说这个版本的《麦克白》肯定不是最好的,却是最有创意的一部改编。看过澳大利亚导演贾斯汀·库泽尔版的观众一定会对导演的暴力美学印象深刻,他的改编突出战争的血腥残酷,及其对主人公造成的心理创伤。而科恩这个版本则返璞归真,突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采用黑白片的仿古形式,人物从茫茫白雾中现身,隐没在暗处的剪影具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没有千军万马、胆战心惊的战争场面,只有伪装成树林的军队,在茫茫雾色中匍匐前进。室内空间设计更是一绝,麦克白的城堡变成了一个后现代风格的美术馆,笔直的线条划分出怪异的空间感。各种极致的光影美学和布景提炼出极简的舞台感,也为展示人物的内心欲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白依循着古典的晦涩感,却在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和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两人的演绎中迸发出奇异的吸引力。尤其是丹泽尔·华盛顿,他将古英语台词演绎出现代人的焦虑感,在各种情绪之间娴熟自如地转换,从压抑过渡至轻佻,不经意显露出他的征服欲望,在陷入幻想中追击敌人与最后一幕孤身奋战的表演令我印象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片中选用了不少黑人演员,这种大胆的选角立刻打破了莎士比亚原著的白人意味,流动着紧贴当下的种族平权和多样化意识。

     4 ) 电影不是舞台剧

    黑白的画质,还以为是老旧的片子,一查,原来是2021年的片子。因为之前看过《蜘蛛巢城》,所以内容大概基本熟悉。本没有新鲜感,却又遇到单调的场景,大把大把的舞台对白,甚是无聊,勉强看完。女巫只是普通的催化剂,麦克白夫人才是谋杀“荷尔蒙”“提鲜剂”。女巫炫酷的表演后,全身而退,可惜麦克白夫人把“荷尔蒙”发出去之后,却沉浸在自己血腥的幻梦中无法自拔。她本不是患得患失的人,却变得优柔寡断,全片完全看不到她这个人物性格的变化。大把的台词无法改变人物的形象。只能说舞台剧改到最后,还是影视化的舞台剧,缺乏电影的那种紧凑、扣人心弦。唯一的亮点:女巫的出场,让人惊掉下巴。

     5 ) 莎士比亚与奥逊威尔斯

    (发表于《陀螺电影》)

    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几个世纪的经典烙上自己的印记。

    而乔尔·科恩的这次改编,则古典和先锋性兼备。这部电影是他离开了兄弟伊森之后的一次单飞,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是一次孤立无援的创作。乔尔还是和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共同创作着。《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100%的科恩电影,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部100%的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讲述了忠诚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在一场胜仗后遇见了三个神秘的女巫。她们寓言麦克白很快就会取代现有的苏格兰国王,自己登上王座。麦克白不信女巫的话,但是权利的诱惑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地盘旋。在妻子的诱导下,麦克白终于觉得实现女巫的寓言,在庆功宴的夜晚刺杀了醉酒的国王,取而代之。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因为女巫的预言变得疑神疑鬼,易怒暴躁。被他杀死的昔日旧友的鬼魂也开始纠缠着他,让他不得安宁。时日不长,麦克白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麦克白夫人也因谋杀的阴影陷入癫狂,神智不清。

    最后,国王的儿子带着亲信旧部从英格兰借兵杀来,杀死了麦克白,夺回了王位。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对人性贪婪丑恶的深入刻画。对于麦克白和其夫人深陷人性黑暗面,走向自我毁灭的精湛描写,让这部话剧成了一个文学经典,麦克白也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几百年来被无数名角扮演。

    苍凉而邪恶,是科恩电影常见的基调;自毁的悲剧主角,也在科恩作品中屡见不鲜。从《缺席的人》到《老无所依》,甚至到黑色喜剧《冰血暴》,这一个个虚无的谋杀者中都能看出麦克白的影子。

    《麦克白的悲剧》不是科恩第一次改编文学经典了。乔尔和伊森之前已经将《奥德赛》改编成了一部颇具自己个人风格的荒诞美国南方神经喜剧(《逃狱三王》)。可是这一次,科恩放弃了炫耀自己在剧作和台词方面的强项,反而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莎翁原著的情节和语言。这一次,科恩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对视听语言的构建上。

    科恩的上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他第一次尝试从胶片摄影转移到电子摄影,而从最后的成片,观众也能看出视觉效果上的些许生涩——有些镜头背景的绿幕过于明显,而另外一些镜头调色则显得过于平庸和偏白。这次,有了莎翁扎实雄厚的文字作为基石,科恩可以全神贯注地调教和掌控电子摄影。

    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迷雾中朦胧的憧憧人影;极度特写下如雕塑般深邃,却又有些扭曲的面孔;20年代表现主义式的几何构图;黑白冲突对立明显的光影...如果说从文本上,科恩是站在莎氏的肩膀上的话;视觉上,《麦克白的悲剧》则是对奥逊威尔斯的一次招魂。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细细拉片的话,你甚至可以找出,这个尖锐的高塔是似乎是来自威尔斯的《奥赛罗》;这个倾斜的木屋仿佛是出自《午夜钟声》;投射到人脸上的一道道如锁链般的阴影则让人想起《审判》...

    这并不是说科恩的新作只是单纯对名家的一次模仿。尽管不是自己的文本,导演本人的作者印记在各种细节和对原著的改动中清晰可见。比如,原著中著名的女巫三姐妹,在影片中由一个演员饰演。一开场,皱纹深邃面目狰狞的女巫扭曲着自己的身体,蹲坐在沙漠之中。原文三姐妹来回的盘算和谋划从演员一人口中说出,声音忽高忽低,表情风云变幻。邪恶神秘的三女巫在科恩的镜头下,成了一个喃喃自语的精神分裂患者。对畸形异类和癫狂人物的偏爱一直是科恩的特色,莎士比亚的女巫也被重构成了科恩的小丑。

    表演风格上,科恩也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虽然麦克白的别称就是“苏格兰戏剧”,但科恩并没有要求主演们试图模仿苏格兰口音,而是保持自己的原本口音。因此,苏格兰将军(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和其夫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都操着一口现代的美国口音。不符史实的口音并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可以产生一种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效应,强调了影片本身的舞台性和戏剧性。当莎翁的文本不再以观众熟悉的英式抑扬顿挫的发音被念出,而是被华盛顿附以流畅而粘稠的美式黑人口音,这种对文本节奏和侧重的重组仿佛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引意。在华盛顿的演绎下,麦克白不再是以往的野心勃勃却备受良心拷问,挣扎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反英雄;而是在军旅生涯之间耗尽一生,年迈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去夺取权利的悲剧人物。

    在一场很能彰显科恩风格的戏里,由黑人演员饰演的麦克德夫之子问母亲,自己流亡的父亲是否是个叛徒。这场戏的语言风格在黑人口语和莎士比亚的诗词之间来回切换,在体现了科恩式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其语言的现代性和亲切感也迅速拉近了观众和这两个边缘角色的距离,让他们不久之后宿命性的灭亡更加悲壮沉重。

    每次莎士比亚被重新改编,创作者都会试图赋予其新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内外百老汇就上演了无数映射特朗普的莎剧改编——特朗普可以是麦克白,也可以是李尔王。但是,科恩却没有这么做。他的视角和手法是极度古典的,如果不认识这些演员,你完全可以以为这是一部和奥逊威尔斯同期的电影,毕竟充斥着全片的表现主义光影和构图比起2021年,更像是1941年的产物(当然,电子摄影偶尔还是会“露怯”,比起胶片的颗粒感显得过于光滑)。

    但是正是这种古典,让本片有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普世性。《麦克白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尽管有着极其精确的时代背景,却是一部跨越了时代的艺术作品。莎翁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隽永的诗意,科恩的影像也会如此。

     6 ) 舞台剧和电影的最优解

    就像一个深沉诡异的噩梦。

    在梦里经历了一场预言。

    又像读了一首史诗。

    兴盛衰亡,起伏不定,报应不爽。

    莎士比亚的词句恢弘大气而厚重典雅,就像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一样。

    有些地方虽然还是会有点像念词,但演员的处理让人在出戏的边缘多徘徊了几秒,很不错。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断出现的 [打破第四面墙] 。

    士兵和镜头对视,是在交代背景及故事进度,好像一个旁白者,但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或者说舞台)与观众的界限由此被打破。

    女巫和镜头对视,好像在施法术。预言仅仅是预言吗?不,预言是命运,是那双翻天覆地的大手,掌控所有人,包括你我。

    麦克白的妻子和镜头对视,是赤裸裸的欲望,是所有人的不甘与挣扎。

    光影变幻,画面绝美!构图工整,极具观赏性!明明是有限的空间,却能感受到磅礴的爆发力。

    最后两人宫殿互搏简直另一版《叶问》。不禁感叹,无论东西方,美学的根本果然都是相通的。

    中间麦克白挑唆别人去刺杀班之后,彻底硬下心肠,对着自己本来比他更狠的妻子也失了心智。

    全片这个算是点睛之笔。

    人的欲望无穷尽也,挖下第一锨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最后发现是给自己挖成了一座坟。

    结尾班的儿子和大臣一起骑马而来,临近却又忽地惊起一群乌鸦,人已不见踪影。好像所有人物都活在了预言当中,逃不脱命运的把控。

    整部电影就是完成度极高的舞台剧,不,介于舞台剧和电影之间,却又兼顾二者的美感。既有舞台剧的延展想象力,又有电影的视觉写实。还突破了舞台剧的时空局限性与电影的虚无感。

    真的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我心中的今年奥斯卡。

     7 ) 从《麦克白》的影视化改编谈《麦克白的悲剧》

    在《麦克白的悲剧》之前,已经有五位导演分别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进行了影视化改编,分别是导演奥逊·威尔斯的《麦克白》(1948)、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罗曼·波兰斯基的《麦克白》(1971)、Philip Casson的《麦克白》(1979)以及 贾斯汀·库泽尔的《麦克白》(2015),这些电影都是尊重原著的改编。其中艺术成就最接近原著的是奥逊·威尔斯的版本(返璞归真),还原度最高(比较写实的风格)的是波兰斯基的版本。之所以有这么多导演去改编这样的一部悲剧,无一例外都和导演自身的一些(阴郁的)经历有关。

    2021年,乔尔·科恩也拍摄了他心目中的《麦克白》,整部影片采用了黑白摄影,则是出于对原著的尊重,《麦克白》本身是一个悲剧,它关注的是人性中阴暗的东西。众所周知,悲剧从诞生之初(古希腊时期),就是最高级的戏剧。乔尔·科恩使用黑白的影调表现,就是为了再现这样一种传统——悲剧的庄重、肃穆以及宗教感。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他的作品中自然也就沿袭了悲剧的这一传统,导演熟知它,并把它也用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所探讨的,依旧是关于人类命运的问题,而命运也是最让人感到悲哀的,因为它不可逆转。

    虽然乔尔·科恩的拍摄并不是由于他制作经费有限的问题,但是他选择了在棚内拍摄,因为这是最容易掌握视觉风格的方法。而这样一种非现实的、表现主义韵味强烈的、简约的方法,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建筑物、构图以及光影上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特点,这恰恰也是表现主义电影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环境,且带有导演个人的主观色彩,即把自己对于影片中发生的故事的感受,以一种变形的方式,投射在荧幕上。加上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时,所采用的形式是诗句——不是生活化的语言,所以导演采用这样一种布景和表现手法,以及保留了原著中的对白,这是高度风格化的戏剧,同时也是为了更贴合原著。

    对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大众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在剧情上没有必要做出的改动,而要拍出一部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视点的问题。影片的开场部分,出现了大量的俯视镜头和仰视镜头——都是非常规镜头,而这些都代表着宗教视野。结尾部分出现的一群乌鸦冲向天空,则是导演对大团圆结局的否定,也是导演对宿命的理解,对人世间权力和欲望以及杀戮的态度,颠覆了我们对于传统故事的认知。

    首先是影片的开场和结尾分别使用了一个开和关的音效,代表着着电影的开始与结束,类似于舞台剧的开幕与闭幕。

    另外从影片中人物的出场方式可以看出,这是影视化的《麦克白》——导演安排演员从后景走到前景,这是舞台剧中所没有的,是影视化的表达方式。包括后面麦克白和他的夫人合谋时,导演通过光影、近景正反打等方法,将两人谁主动谁从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导演也在这时表达了自己对于麦克白走向弑君道路的看法,即在麦克白夫人的鼓动下才酿成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而影片中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个人的一些元素——如麦克白家中的守门人,这个插科打诨的角色,在科恩兄弟以往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现,而且都和一张桌子同时出现。

    另外从影片的剪辑节奏上看,也保留了原著严谨的戏剧风格,导演只在最后的部分,通过剪辑加强了麦克白的精神世界的混乱以及表达了他无法逆转命运的无奈。

    同时影片的主演分别是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丹泽尔·华盛顿和荣获三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同时也是该影片导演乔尔·科恩的妻子。只有如此丰富经验的演员和精湛的演技,才禁得起导演使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和推进镜头的考验,这也是舞台剧所没有办法展现的。另外还要夸一下乔尔·科恩真的很宠妻!

    以上,是二刷之后,和老师、同学一起的读解,其中大部分观点来自于我的整理,而其中所提到的观点我也全部认同,所以才敢如此大胆地写出来。

     短评

    (7.0/10)乔尔·科恩这次的活儿实际不多啊,个别场景删掉了,有几个调换了次序。给人感觉还是一部舞台剧的录像,但丰富的机位变化得以更好地捕捉演员的表情,不过仅此而已,更多的空间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构造。摄影是范本级的。其实我偏爱那种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但是外表魔改的莎剧。

    7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NYFF世界首映,科恩夫妇都来了。知道剧情,台词听不懂,只能赞赏一下摄影美学。虽然是apple tv出品,但影片开头黑屏一下转白,不由感叹这只能在影院看呐/二刷开头,麦克白从迷雾中走向镜头那一幕,绝了

    10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没啥必要,通篇的策略皆是惨白的邪气与呆板的装饰性,与极简的初衷背道而驰。

    13分钟前
    • TWY
    • 较差

    请问是在卡戴珊的极简豪宅拍的吗?苏格兰曾有一刻是瓦坎达!

    14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NYFF首映/科恩的绿衣骑士 更宿命论更精神分析一点 中世纪的冷峻感已接近第七封印 鬼魅感借由光影和建筑实现 medieval brutalism让画面更流畅更冷峻 与戏剧腔形成反差 但科恩没让美学大过故事 秘诀在于denzel washington和fran极致神经质的表演 暗黑低灰度画面结合二人沙哑嗓音更加质感/但科恩兄弟早已不是科恩兄弟了 命运捉弄的巧合感和黑色幽默减半 但符合A24一贯挑片 后现代解构经典和神话 文本里却满满是现代人的困境

    16分钟前
    • 巧比
    • 推荐

    视觉撑起一分,太精致了!我没看过太多版本的麦克白,和前几年出的那部片子差不多,似乎都是想要放大原作的诗性,而不是剧的核心骨架。有点像一锅放了高级花椒和辣椒但是没有牛油的底料,总还是缺少些力道。是的,我又想吃火锅了。

    19分钟前
    • Ov's Pianist
    • 推荐

    非常失望,新想法很少。

    20分钟前
    • Ocap
    • 较差

    在陈旧的戏剧中继续萃取更冷峻严酷的张力,Joel Coen让”莎士比亚”重现光彩!

    22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力荐

    像个拼盘。演员里有的表演很通俗,有的又很传统,英音和美音在空中打架。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喜欢A24出品的黑白电影,上一次是灯塔。说不出来是A24偏好构图与4:3和黑白的不适配,还是纯粹的不在我的审美取向,画面美则美矣但却又像少了点什么,转场也总是显得很仓促。角色动线感觉也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Denzel Washington爱国片演多了,他给我的感觉实在是比Macbeth要憨厚,唯一我觉得出彩的戏是谋杀Duncan前的笑,剩下的时候他更像在面瘫神游。Frances McDormand的Lady Macbeth让我也觉得差点儿什么,我可能更偏好Anna Netrebko14年METOpera录像里那种气场全开的演绎。既没有完全的颠覆与创新,也没有完全的复古与致敬,私以为只是差强人意的一个改编而已。

    25分钟前
    • 白昼白
    • 还行

    麦克黑

    28分钟前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还行

    不用再改编麦克白了吧,《蜘蛛巢城》之后,不管后来的导演们选择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改编切入点,在这座大山面前,都显得没多大意思了。对于这版极简舞台剧的风格,打光是最大亮点,也是它在电影化上最成功的地方。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要信命,也不要信命

    34分钟前
    • 线性代数
    • 推荐

    欢迎来看老年人活动中心排演的莎翁剧。

    3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乔尔想要模仿伯格曼或黑泽明的风格,可无奈他是科恩兄弟的成员,《麦克白的悲剧》的风格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基里科,德国表现主义影响之下的美术设定,另一方面乔尔则重复着同一种构图:浅焦下人物近景直面观众,强迫其注意到人物说话时的肌肉运动,一种典型的黑色幽默处理方式,人物的美式英语则仿佛置身于一场排练或Zoom上的剧本朗读会议,我们当然可以设想一种科恩式的麦克白,参考《逃狱三王》或《巴斯特民谣》,抛弃掉严肃性,在形而上学和反类型上越走越远,用丑角视角或者将场景移置某种荒诞派色彩的人物窘境之中,不过很可惜的是《悲剧》并没有,属于好莱坞那种作为呆板无趣,却稳赚不赔的,缝合怪式的改编;或许将同样的题材交给多兰,也会得到一部类似的影片。

    3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史上演技最好的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摄影绝到无话可说,极简主义打造的黑白布景将舞台剧效果拉满,然而最大的感想却是——科恩兄弟解体了?!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又是一版极具风格化的《麦克白》。与库泽尔版大量的苏格兰实地取景相反,科恩兄这次回归了既表现主义又极简的棚拍美学,表演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影片的舞台感。但总体来说改编的还是有些太中规中矩了,两位主演异于寻常的“高龄”也并未如预料中的那样带来新的解读,表演最为出彩的反而是饰演女巫的Kathryn Hunter和饰演Ross的Alex Hassell。同时也几乎看不到过往科恩的影子,也许这标志着单飞以后的新阶段?

    4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像是上了一堂戏剧鉴赏课,美学价值突出,电影价值匮乏。

    47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这部也期待了很久,但看完心情复杂……首先没有想到会让我觉得很无聊!诚然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摄影机无疑像是把戏剧舞台搬上银幕,白屏的开头和黑幕的结尾也别有用心,电影里的符号、造型、演员、场景和氤氲且黑暗的氛围也是我喜欢的。但就是啊,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得很到位,例如这个偏装置艺术的后现代城堡在整部电影中的作用,还有演员使用古英语但仍然十分现代的口音,有一种同古典戏剧内核剥离的违和感。(3.5/5)(@Angelika)

    48分钟前
    • 澄江堂扫地僧
    • 还行

    感觉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像属于旧时代的作品。摄影布光这些太强了。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7.0/10 大银幕。不喜欢,不满足。很明显它提供的仍是戏剧情境,而非电影情境,光打的再细致也是舞台光,诸如投下一束顶光,人物在光域中心念白等等,这些都属于戏剧魅力。渐隐为黑场自然也就相当于合上幕布。况且大科恩在4:3、黑白摄影、极简主义的这套组合拳里也并没有给出更多惊喜。大科恩的这部和库泽尔的15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学思路,库泽尔当年则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打磨视听以及色彩实验上,个人来讲我还是最爱库泽尔版《麦克白》所创造的美学路径,我也认为库泽尔在他所构想的系统之内其影像层面上是更为大胆的。2021.12.28号@pcc

    54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