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海豚湾

    海豚湾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09

    主演:Richard O'Barry,路易·西霍尤斯,Hardy Jones,Michael Illiff,Joji Morishita,Ian Campbell,Paul Watson,Doug DeMaster,Dave Rastovich,Charles Hambleton,Hayato Sakurai,Mandy-Rae Cruikshank,Kirk Krack,伊莎贝尔·卢卡斯,海顿·潘妮蒂尔 

    导演:路易·西霍尤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海豚湾 剧照 NO.1海豚湾 剧照 NO.2海豚湾 剧照 NO.3海豚湾 剧照 NO.4海豚湾 剧照 NO.5海豚湾 剧照 NO.6海豚湾 剧照 NO.16海豚湾 剧照 NO.17海豚湾 剧照 NO.18海豚湾 剧照 NO.19海豚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理查德•贝瑞(Richard O’Barry)年轻时曾是一名海豚训练师,他所参与拍摄电影《海豚的故事》备受欢迎。但是,一头海豚的死让理查德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他致力于拯救海豚的活动。不顾当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挠,他和他的摄影团队想方设法潜入太地的海豚屠杀场,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拯救人类可爱的朋友……  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长篇影评

     1 ) 充满浪漫主义的纪录片

    问题只有两个。 1.把海豚肉当作鲸鱼肉卖以及学校强迫学生食用含汞量高的海豚肉才是这个片子实质的丑闻所在。 2.我们的生存状态已经不是牧歌时代,在捕食野生动物的同时应该要作一些补偿性工作。对自然应该要有敬畏之心。 即使如此,这个片子拍得太主观太煽情了。我也喜欢海豚的,但是我不能因此诟病别人的饮食习惯。你说你与海豚有精神交流,那又怎么样呢。我小时候还和鸡有精神交流呢。我三岁的时候家里养了三只肉用鸡,我给他们分别取了名字,我外公每杀掉一只我都要哭一场。你也没有看到我因此就诅咒所有吃鸡的人。 人永远有两面:一面是和自然接边的原始的生命力,弱肉强食,这种生命力是利己的,但支撑着我们活的欲望。另一面是长久社会生活给我们的——是文明、利他、是人性里驯良的部分。人类的历史始终存在着这两股力量的角斗,任何一股力量完全占据上风都会带来危机。“禁止杀戮”本身没有错,但对这个口号充满理想和激情,将杀戮视为人性反面的人,常常是长时间受到文明社会保护、离自然最远的人。 我并非认为海豚不是智慧的生物,也不认为因为他们不够人类聪明就可以随意杀戮。然而一个要令人信服的理论必须站在自己的对立立场考虑一下,对于counterargument不管不顾的立论是失之偏颇的。摄制组的人宁可相信不能语言的海豚与他们的交流,也不愿意去理解说另一种语言的人的文化环境和生存状态。装逼地说就是,作为一种政治正确,后工业文明的欧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自然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却对同样在自然和文明的矛盾中挣扎生存的人失去想象力。阿凡达就是个例证。

     2 ) 震惊后,更多反思需要继续

          2009年,在国内引起最大情感共鸣和议论的外国纪录片莫过于《海豚湾》了,其记录的是我们眼中漂亮聪慧的海豚的残忍命运,施暴者又是我们眼中“变态的日本人”,怎能不让人义愤填膺。当然,根本还在于这部纪录片本质的优秀,它以一种间谍片般的节奏,表现了层层深入的理性思辨,向我们全景展现了发生在日本歌山显太地的惨剧,并揭示了作者眼中发生这一悲剧的原因和背后的黑幕。

        偷拍常常是纪录片制造惊心动魄的真实感的手段,而本片则将其进一步发挥,因为偷拍的准备和部署的紧张感就已经不是以往纪录片随身隐藏摄像机那么简单。在汇集各路人马,准备部署偷拍器材一段,正如导演所述,制造了类似《十三罗汉》那样的效果,逐个介绍成员特技,并且在夜视仪下拍摄诸位罗汉腾挪躲闪,小心翼翼的如同特种部队行动般的部署。再配上整个纪录片拍摄期间,跟踪与反跟踪,突破与阻挠,导演让整个过程就显得惊心动魄,分外精彩,保持着一部纪录片难得一见的张力,同时拍摄一部纪录片如此大费周章,也进而隐含的激起观众疑点,“这背后该隐藏了一个多么大的黑幕?!”。

        不少纪录片由于过度的以视觉或选择性材料罗织来刺激观众情感,常常反而造成其在社会意义和价值上的苍白,让人看似情感激荡,看后马上就忘。而《海豚湾》的出色则在于它很好的平衡了情感冲击和说理的关系,本片的情感冲击已经足够震撼,而且最大的冲击放在了本片的后面,偷拍的器材记录了血红的海水下,海豚遭受的血腥屠杀,同时还有她们痛苦的哀鸣,此情此景,已经足以让人交织愤怒与哀伤。在环保领域,特别动物保护领域,我一直觉得有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人们还是带着“审美”倾向的选择性关注的,所以,大熊猫、海豚这样或可爱,或聪颖的动物,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反之,很少有人关心某种丑陋的蜥蜴的灭绝。但是,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以之为环保宣传突破口又是顺利成章的,因为受人关注,它们常常又是受到最痛苦或者最漫长摧残的一群,而这样的摧残甚至是隐性的,我长期以来也认为,生活在动物园的大熊猫们,生活在水族馆的海豚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她们在表演时的憨态或者跳跃是快乐的表现。然而,快乐从来不会存在于囚笼中,本片就告诉我们海豚常常正忍受着胃痛的煎熬。以海豚这样让人怜惜的动物为环保突破点,更容易激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我们需要的常常是趁机作些进一步的推动,进而将这种情感扩大到对整个环保理念和事业的关注,让更多濒临灭绝的物种受益。

        本片没有在情感冲击上止步,而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捕捉和屠杀海豚的不合理性和背后的黑幕,论证相当严密,看片时,我常常看到这个论点,想到“可是...”时,它马上就阐述下一观点,给我释疑。比如,单纯大谈保护动物,常常会让一些人感觉小题大做,或者干脆回避,懒得跟“绿色和平”的偏执狂们扯淡。但是本片很快说明,海豚肉中,汞含量严重超标,被作为肉类贩卖,长期食用可能引起严重健康问题。这就足以让那些对海豚生死漠不关心的人重视了,自己的健康总要注意吧,而其中又会有人说,海豚肉我不吃总行了吧?本片又马上进一步论证,很多海豚肉被冒充鲸鱼肉出售,这就让剩下的人中又有部分人警觉了,特别对于日本人,吃鲸鱼肉可普遍多了,谁能保证不吃到这样的“毒鲸肉”?而同时,这样的以毒充好的类似中国三聚氰胺事件的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属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这可足以让日本民众警惕了。再加上,本片介绍了政府和媒体有意的掩盖(政府不信任者开始关注了),国际政治间的博弈和黑幕交易(好政治阴谋的人开始关注了),大量含汞海豚肉正被“赠送”给日本学校当食品(多少为人父母者要开始关注啊)。层层深入,将话题由环保领域不断上升,最终将更多受众纳入进来,关心这一事件,而且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选择性罗织材料,而是理性、客观的组织,让人产生信服感,真正产生环保事关我们自身利益的感觉,而只要击中了人“自私”的痛点,其关心环保的热情也就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本片理性的地方还在于,它不光提出问题,也通过采访表现了一些解决之道,比如补偿机制,以抵消渔民停止捕杀海豚带来的经济损失,当然,这会遇到类似传统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但是,从来没有完美的解决之道,我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才是理性的路径,单纯的痛骂对方是变态,除了让他们如片中一位环保人士所述,更加丧心病狂的甚至有意在反对者面前残杀海豚挑衅外,并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作为海豚屠杀事件,我首先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唤起日本国民的认识,从纪录片中我们知道,他们实际上也一直被谎言蒙蔽。从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政府失职等角度,他们都可以对政府施加压力。同时,我认为,作为中国人,看完这部影片后,如果得出的结论就是“日本人真变态”,并从唾骂中得到一种快感的话,那么这与本片的目的真的是背道而驰,向更多人宣传本片,让大家了解我们在水族馆看到的海豚正承受的压抑和它们同胞正承受的屠杀才更加合理;反思自身,将由本片对海豚悲惨命运激起的愤怒和伤心上升为更积极的环保意识,用行动影响更多人才更加合理。走出误区常常需要时间,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就如我长期以来一直以为水利工程是完全的环保能源,直到几年前从地理杂志上才了解了其对生态和社会的负面效果,也了解了更多解决之道。同样的,我的思想中也可能还有很多类似“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所以让它们‘无忧无虑’的在水族馆与人类接触多么美好”的环保认识误区,这也需要我更主动的了解环保,参与环保,走出误区。

        本片一个很西方特色的线索就是“救赎”,片中的理查德奥贝瑞,曾经拍摄了对水族馆海豚表演事业产生巨大推力的《海豚的故事》,他也曾经在误区中享受自己的事业,直到一天,一头海豚的死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于是,他成为最积极的海豚产业链黑幕揭发者,为了那条死于他眼前的海豚好友,为了更多海豚,为了环保事业,他的努力和情感成为本片极富感染力的动人要素。确实,先别忙于责怪他人,环保意识,要先从自身的反思开始!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ce90355486537cfb645ae05.html

     3 ) 哭泣的海豚湾

    惨无人道的捕杀方式,这一声声海豚的叫声让人心痛。这是日本人的习惯,在他们的意识里就已经形成。

    第一次拍摄团队到了那,遭到了当地人的拒绝,于是他们就想这么一个拍摄方法,也是曝光他们这种毫无人道的捕杀行为,这样看来舆论好像一直有作用!在他们的镜头下,清楚的记录了当地人捕杀海豚的过程和方式。游经这个渔村海豚会被扣下,在这个很小的地方,他们乘着渔船,用东西将海豚活活插死,弥漫着血腥的气息和凄惨的海豚声。血浸透整个海面!

    最后他们把视频公之于众,更多的是想舆论主导整个事件的发展!最后镜头是大街上穿梭的人群,他站在人群中播放着这段事!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要还有买卖,海豚的捕杀就不会停止!

     4 ) 我知道理想主义者必死,但我还是想坚持

    当幼海豚挣扎着冲破两道鱼网,拖着一道长长的血痕不停地游上水面呼吸,但最后一次却永远地沉下海底。我看着屏幕,再也无法忍住眼泪,和礁石上的那个女潜水员一同泪流满面。

    我从来没寄希望于任何政府任何组织,人类历史的进步向来都不是靠庞大机构推动的。那些握手言和相谈甚欢的会议要员就像往世界的表面扎了一刀,然后再满笑盈盈地走向他们培养起来的走狗媒体一脸关切地问“世界,你好吗,要小心别着凉。”

    可是你看,那个海岛上演着怎样的杀戮。成千上万的海豚被倒吊在船上,尸体划过曾经温顺游弋的海面。渔民嬉笑看着染血的海面,转身与腐朽的机构一同继续屠杀。

    当我看到那个渔业部长看完整段杀戮场面,抬起头来第一句话却是“when and where do you take it”的时候我愤怒了;
    当我看到媒体隐瞒海豚肉的秘密交易使得当地学生汞中毒的时候我愤怒了;
    当我看到无耻的渔民举着中指拿起摄像机对着那群志愿者我出离愤怒了。

    这是你们的孩子,你们的村庄,你们的家园,你们的地球,你们的朋友啊!你们到底是有多忍心多残酷多么迷恋杀戮的血腥味!

    记得当年看《大逃杀》之后我想起库切说的,一个活着的身体,只有当它完好无损时才有可能产生正义的思维。我知道堕落毁灭本来就是轻易而且直接的事情,我知道人性的扭曲残酷向来是不惜以牺牲别的物种来展现的,我知道人类甚至残忍得连人类自己都不放过。

    我真的曾经当信仰一样地坚定过我们会一直赤子下去。
    我真的曾经以为善良平和平等是未来人类社会的主流。
    我真的曾经那么相信理想主义这个带血的标签,相信得让我一直撞上南墙都不曾退缩。

    当最后Ric背着记录屠杀真相显示屏进入会场的时候,我再一次哭了出来。我看着这个微微佝偻的老人坚定地站在会场的中央,对着一群道貌岸然的西装者毫无惧色的时候,我毫无由来地觉得心被绞痛,手指间全是这个季节冰原高处令人悚然的刺骨寒冷。

    那些微笑的有强烈与人类沟通欲望的海豚被成批成批地拖进了海底,鲜血染红的海面不停地拍打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狂怒,海豚慌乱的声纳令人不寒而栗。我看着那些冷漠的嘴脸,弓起背觉得寒冷。

    我狠狠掐着自己的手指,对自己发誓:我这辈子不会再看一次海豚表演。我要去考潜水牌照,我要亲自下海告诉她们,如果有人把你们抓走,就一定有人把你们放生。

    因为我,无论何时,都将永远是一个顽固的不入流的理想主义者。即使素衣布行,即使生活不堪,我都记得我眼内的热血,会永远与这世界同在。

     5 ) 随便一评

    第一次看的时候十分反感,觉得主观偏向性太严重。不管怎样猎杀海豚是别国的传统,举着道德大旗来批判似乎不是很合适,也没有资格来管。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压别人的。片头一堆人在砍东西,血流成河的画面很惨烈,他们砍的不是海豚而是金枪鱼。片子里把这段弄的很模糊,明显有刻意引导的想法在里面。
    现在回头看有点明白了片子里那些动保人士的坚持吧,没有生命应该被这么无谓地屠杀掉,营养价值又不高,也没有生命应该从辽阔的海洋被强行关到小池子里,供人赏玩郁郁而终。但生命又不是平等的,做人尚且有诸多不幸呢,强行把海豚拔高觉得没什么意思,三星吧。

     6 ) 海豚湾:意识形态v.s.意识形态

    曾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科幻片《西蒙妮》(S1M0NE,又名虚拟女明星,2002,导演安德鲁·尼克尔)里面,当导演特兰斯基试图”毁坏“自己创造的虚拟女明星西蒙妮的公众形象的时候,他让她在访谈节目发表了这样一条言论:”你吃过海豚肉么?跟大蒜一起煎,那才叫做鲜美异常那!“。当然,这前后西蒙妮还被发表了包括吸烟、酗酒。支持取消枪支限制,反对移民等等充满了偏见的言论,至少可以看出在美国中产阶级意识形态里,”吃海豚肉“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政治不正确“行为。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动物保护主义数年来的成功建构,比如在好莱坞影片里,猫、狗和孩子是万万不能被伤害的,好比《2012》,屁民们死了一堆,男主角还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救出一条狗。其次则是,海豚是如此可爱的动物,怎么能被当做食物呢?这方面极端一点就走到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地球公民》(Earthlings,2007,导演Shaun Monson)那里去了,这除了动物保护主义之外还有素食主义的建构力量。这是讨论这部影片的一个起点。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作为一个文本,它在无意间耦合的东西十分丰富,尤其是放回到中文语境当中就更加的有趣。下面的分析会分别讨论美国、日本和中国语境中这部影片的不同解读。

    一、美国:有钱人的表演
    《海豚湾》2009年上映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并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在内的8个提名和21个奖项。本片导演路易·西霍尤斯是世界公认的顶尖摄影师之一,长期供职于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就纪录片本身而言,他做的已经相当出色,不仅紧张刺激,而且煽情到位,影片后半部的海豚大屠杀段落可以说是震撼人心。如果熟悉纪录片简史和流派的话,《海豚湾》直接延续的是迈克尔·摩尔——或许是当今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纪录片导演了——的”真理电影-社会行动派纪录片“的脉络。迈克尔·摩尔式的组织素材和剪辑方式其实非常明显,典型的段落如片中对日本渔业部副部长诸贯秀树的归谬式采访,以及对日本通过收买小国选票试图恢复商业捕鲸的揭示,还有片中对日本政府勾结媒体隐瞒海豚肉中汞含量严重超标的指责(当然还有对捕鲸协会副会长森下助二的讽刺性描写),以及贯穿全片的取证行动,稍稍对比一下从《罗杰与我》开始到《华氏911》、《医疗内幕》的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作品就会发现。这是影片如此尖锐的主要原因,当然,其中也不无问题。于是还要回到文本之中。
    《海豚湾》的主角,或者说主要的行动人物,是前电视明星和海豚驯养员里克·欧拜瑞,影片的陈述是因为他在风靡一时的《海豚的故事》中的巨大成功开启了”海豚表演“这个价值数十亿的产业,导致海豚大量被捕获,欧拜瑞因为海豚凯西的”自杀“而幡然醒悟,决定毕生致力于保护海豚。这成了影片在交代前史部分的主要内容。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影片讨论了太地町的海豚大屠杀以及背后的整个产业链和日本政府的作为。贯穿正片的则是颇具惊险浪漫色彩、堪比类型电影的深夜调查取证行动。影片成功地通过资料的展示和旁白取得了观众的认同。这当然是极有力的指控,但迈克尔·摩尔式的纪录片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他(以及效仿者们)永远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并以极具诱导性的方式加以组织,简言之,你永远不可能在《华氏911》里看到布什对迈克尔·摩尔指控的回应,同时在《海豚湾》里,也不可能看到更多的日本人,尤其是当地渔民对捕杀海豚的观点和解释。而有趣的是,《海豚湾》里导演从一开始就试图营造一种”当地渔民和政府、警察都是串通一气的黑道势力“的印象,既然他们不愿意说并且试图掩盖什么,那么片中不包括他们的观点在观众看来一定是理所当然的,简言之就是”他们都是坏人“;其次,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动物保护主义已经是美国中产阶级社会的常识,从一开始,导演根本就没有为那些”坏人“留出反驳或者申辩的空间;而且导演还有意地安排了几个日本市民(貌似是东京人?)来证实这一常识。
    一旦意识到纪录片仍然是一种通过有意识选择的材料构建的并非”客观“而只是看起来客观的文本,那么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在行动主体们或者说美国人这一边,我看到的是一群有钱人——显然已经不是中产阶级了,而是彻头彻尾的有钱人,他们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和先进装备来支持他们的行动,并且很明显的是,他们并没有(至少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为自己的生计奔波。这说明了什么?是有钱人会更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么?于是很明显的事情是,他们的行为更像一次有计划的表演——在对讲机、水下摄影机和录音机、伪装过的高清摄影机以及甚至”禁止带出美国“的红外线夜间成像设备、私人直升飞机和高空气球的支持下,他们完成了这场华丽的表演。
    说到这里看起来我已经政治不正确了,其实我并无意唱反调也不是仇富,我只是指出一些事实而已。里克·欧拜瑞能每年换一辆保时捷,甚至可以提出诸如“我给你们补贴,请你们不要杀害海豚了”这样的建议,那么显而易见,这场行动和这部影片背后必须有大量的资本来支持。于是这部影片的大获成功其实跟好莱坞的白日梦原理相同,正义的中产阶级观众自己显然无力支持如此华丽的壮举(尤其现在还金融海啸了),他们看了纪录片并相信这是事实,然后流泪了义愤填膺了,感情宣泄了,于是良心被结尾的字幕抚慰了。他们或许会去捐款,但是他们或许不会因此再也不去海洋馆观看海豚表演,或者因此不会在日本旅游的时候不应景地品尝一下海豚肉。
    所以其实仅此而已,因为《海豚湾》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道德高度,通过常识系统或者意识形态系统来结构整部影片。当然捕杀海豚这件事很残忍,尤其是从影片给出的材料来看,实属虐杀;里克·欧拜瑞和他的同伴们的行动很英勇(看起来是这样)并值得敬佩,里克·欧拜瑞的有钱之后不忘报答衣食父母的赎罪心理和毕生心血很感人,但这是充分美国式的表达。

    二、日本:文化传统——是自尊还是傲娇?
    《海豚湾》将太地町的渔业工人、警察和相关一干人等(比如那个“私人领地)描述成一群不可理喻的残忍之徒,将矛头对准以日本捕鲸协会和和歌山县政府为代表的日本政府和太地町的渔业工人,并暗示这是政府有意隐瞒了重大公共卫生隐患。当然或许事实的确是这样,也有可能并非如此。其实实现这一表述的方式很简单,这些人通过种种方式干扰”正义“的摄影机和正义的美国人,作为观众而言,镜头的道德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这又是个纪录片本体的问题了,前面讨论过一点,这里不再赘述。影片中对日本的描述基本上与《菊花与刀》定的调调很像,简言之是美国人试图理解日本人的想法而不能,于是需要一些简化的表述。然而日本脱亚入欧这么多年,日本文化仍然是西方文明或曰资本主义文明内在的异己,这是个大问题了。记得02年韩日世界杯的时候还有个颇有趣的八卦,韩国人在被抗议吃狗肉的时候说我们的邻居日本人还吃鲸鱼肉呢你们怎么不说他们。这么看起来,《海豚湾》的表达是珍珠港、硫磺岛以及此后日本经济奇迹的”美国人理解不能“的一个延续。最能说明问题的一句旁白也是最为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一句旁白是这样说的:”“这与经济无关,甚至与政治无关,只不过是所谓大日本帝国的思想余孽在作祟。他们受够了西方国家,受够了他们指挥着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据TLF中文字幕站字幕,译者Yogahu)“翻成人话便是——这群日本人纯属TMD傲娇。
    但是这仅仅是傲娇么?或者这仅仅是一个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么?未见得。前文已经分析过《海豚湾》诉诸常识的意识形态表达机制,在美国中产阶级看来,或者在环境主义或者动物保护主义的意识形态看来十恶不赦的暴虐,在日本人的常识或曰意识形态之中并非一定如此。当然这只是在话语分析的层面上而言,在实践或者行动上会出现什么结果——本片已经拍摄出来了。
    所以《海豚湾》的冲突就根本而言是典型的意识形态分歧,而并非是是非善恶,本片在这一点上也比较有节制,虽然导演动用一切可能的视听手段加以暗示,但所用的语词也只到”大屠杀“而已。还是看看日本人怎么反应吧。google.jp检索”The cove 映画“,第一条是这个:
    http://d.hatena.ne.jp/kanjinai/20090317/1237274630
    (博主自己的观点在这里:http://d.hatena.ne.jp/doiyumifilm/20090813/1250170891
    文章很简短,但是下面的回复很有趣。(不懂日文的可以用google翻译工具来看,推荐日翻英)颇有一些人的观点是认为此片”辱日“,尤其是片中”日本黑帮“的说法。大致反对本片的观点包括这样几个:1、海豚只是跟牛或者猪不同而已,为什么不能拿来食用?2、欧美人也捕鲸用鲸油,爱斯基摩人也有鲸骨制品,为何日本人吃鲸鱼肉就不可以?3、有个人提到说导演是臭傻逼,中国的白鳍豚都灭绝了你丫为何不去抗议中国政府。(这个好玩……)。当然不少人也挺严肃地反思了一下。(最喜感的是这个:【能看懂不? 2010/02/05 02:56 不要脸啊~! 动不动就屠杀来屠杀去的~~~你们小日本太不和谐了~! 面壁思过去~! 小心被和谐!】)
    第二条是这里:
    http://blog.goo.ne.jp/smiledingo/e/a65c294baa73af39907c1845618e4f6d
    博主的意见很有趣,虽然TA只看了预告片,不过确实愤得可以。文章扯到原子弹和”种族主义(人種差別)“上面来了……底下回复战得很热闹,有闲了可以看看……我是看不动了。有人揭短说Hayden Panettiere在03年被逮捕之后,获邀参演这部纪录片并获得一万美元片酬,她自己拍摄的录像每分钟卖出500美元,每张照片则卖出250美元。好罢。
    第三条是一条新闻:太地のイルカ漁描く映画「THE COVE」日本公開を期待
    http://www.news.janjan.jp/culture/0908/0908259279/1.php
    imdb资料称10月21日本片于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映。至少我没看到本片在日本大规模上映的消息。这篇文章逐条列举了日本支持捕鲸的理由。
    搜了一下其他的资料,这儿有一篇驳论很有趣:「ザ・コーヴ(The COVE)」への反論
    http://www.tsunabuchi.com/waterinspiration/?p=1174
    里面扯到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问题了。
    言而总之,日本人的反应跟我们看到”辱华影片“差不多,不仅语气,措辞都很像。在我看来,就”文化传统“说事儿本身就是个很有趣的表述。这个时候日本人强调差异性本身就是对”脱亚入欧“的一个悖反。其实道理很简单——你们丫美国人屁传统都没有,你们不懂。而回到《海豚湾》里面,导演的修辞策略则是——捉海豚可以,可是那些不能表演的海豚你们就放生吧?什么,你们要吃?还说海豚数量影响了鱼类产量?扯淡吧你们?好罢,你们要吃海豚请尽管吃,但是亲爱的,海豚肉里面汞含量超标哎,你们不怕死么?我靠,你们还要吃?!不仅要吃还要骗小孩子们吃(你看,猫狗孩子的修辞出来了)?!好罢你们想死我不拦着,但是你们杀海豚也太残忍了吧(大段的渲染,染红的海水)——基本逻辑是这样的,一步步将所谓”文化传统“推向荒谬和残忍,在非日本观众看来,如果日本人还说这是文化传统,他们不是疯了就是纯粹在傲娇。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导演的表述而已。实际情况如何是我不能判断的,但是看到一个资料说太地町的人们平均寿命高于美国人平均寿命,这又说明了什么?我想日本观众的激烈反应大约是因为本片试图通过妖魔化海豚捕猎(日本人自己叫做”イルカ漁業“)来表达自己的道德正义感。传统文化这个事儿,不好说。

    三、中国:旁观者?
    这部影片在豆瓣被打出9.6(16618人)的高分,要知道imdb评分是8.6/10(3,420 votes)[数据截至2月9日3:51],这之间的差异就太有趣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判断是,这部揭批日本的片子替中国(网民)观众出了一口恶气,互联网作为民族主义尤其是反日的大本营不是一两天了,这个属于正常。但是有意思的是,很多观众都泪如雨下,他们已经获得了美国中产阶级观众的观看位置并分享了他们的常识/价值观——动物保护主义的。联系近日出台的《动物保护法》或者《反虐待动物法》,这期间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关系了。查了VeryCD的数据,最早Pub的《海豚湾》是11月28日,不过两月有余;奥斯卡提名2月2日公布,不过一周而已,从豆瓣的评分数据统计来看,的确奥斯卡提名有促进作用,但评分高峰是12月20日前后一周。如此,这部影片的口碑上佳必有其独到之处。我想长期以来好莱坞式的”猫狗孩子“的修辞确实起了作用,而且这部片子说的是我们的”坏邻居“,其间的旁观者的微妙心态难以一言而蔽之。《海豚湾》的激烈使得它本身成为了一个不断膨胀的话题,而似乎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部片子足够好看。

    啰嗦了这么一大篇,最后说说我的观点吧。《海豚湾》的好处是在于话题的选择、纪录片的的戏剧化剪辑,以及充分的奇观展示和感情渲染(这一点上路易·西霍尤斯比迈克尔·摩尔牛逼太多了),其中甚至有主线剧情和相对抚慰性的结局(片尾字幕),简言之是足够好看,并且着实溢出了一部影片而进入社会行动,这当然是值得十二万分钦佩和赞扬的。至于上文详细分析过的叙事策略,只能说是它能够自圆其说,一旦认识到它的整个编码系统,它不过是一个讲的十足精彩的故事而已。如果我等观众从此意识到要保护海豚,我想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日美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以及中国观众的有趣反应,一部《海豚湾》已然不够说事儿了,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85674/?start=100

     7 ) 被感动的渺小瞬间

    吃肉永远不是一种过错,就像一头狮子不能因为它是肉食动物而被指责。
    世界本无对错,评论对错也不该成为人类或悲或喜的原因,只不过是自添烦恼。
    相对于肉食动物来说,人类应该庆幸自己是个杂食动物,不然地球上应该没剩下多少动物了。
    生命既然是一种偶然,那么对于宇宙来说,灭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你所珍爱的生命,对于宇宙来说啥也不是,只不过是元素之间的复杂组合和转化。
    其实只是生命自己在做无谓的挣扎而已。
    我们不相信有个创造了万物的上帝,我们不比其他的生命更加优越。只是我们学会了掌握工具。
    从猿人第一次拿起工具开始,谋杀就开始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场谋杀史。
    思想,就像病毒是一种可以传染、传播、蔓延的东西。
    因此,人类总是生着各种物理以及精神上的病,这个群体也在不断老化、腐朽、被损耗。
    地球生命总是要有个终结的,我们就是催命者。
    最后就是尘归尘,土归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那么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吗?
          当被赋予的时候,你懂得感恩也许才是对的,拥有的时候懂得享有是对的,活着的时候懂得生命是对的,体会万物的悲喜,动用自然的情感,凌绝顶时仰天长啸,览众山后空怀若谷。不妄慧根。

    若干年前,海底深处一粒尘埃,听着海底的各种声响而唤起了它的灵性,若干年后,它成为组成某个人人体的众多元素中的一个,听到这来自海洋的海豚的叫声,它才有了某种回应。这是一瞬间,在有限到永恒的宇宙的时间上,那么渺小的一瞬间。

     8 ) 关于《海豚湾》的一些想法

    昨晚看了《海豚湾》,被导演拍摄的煽情画面所感动。但是越看到后来,越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睡下去之后辗转反侧,一直在思考这部片子而无法入睡。

    我先举个虚构的例子来说明这部片子的问题: 印度教徒认为牛是湿婆神的坐骑,因此它是有神性的。所以不光印度教徒将牛当作神灵一样对待,连印度的宪法都规定任何人都不准伤害神牛。
    有一天几个印度人发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惨案。

    在遥远的美国,那些尊敬的牛被当作畜生一样圈养。邪恶的美国人让神牛们住在一个铺满粪便,肮脏不堪的狭小地方,同时不给它们吃草而是给它们吃玉米。每天都有无数的牛被托到一个不对外开放的屠宰场里,然后用各种惨无人道的毒辣手段杀害。这在印度教徒看来实在太残忍了,因为他们认为牛是通人性的,他们就像海豚一样温顺,而且会帮助人们无私的耕地,和牛生活久了,会发现他们也有感情,也能认出人来。 于是,这群印度人决定把这个惨案向全世界曝光。

    他们隐瞒自己的身份,偷偷携带者大量最先进的摄影器材来到美国的最大屠宰场附近。 他们曾尝试找了几个屠夫说理,告诉他们牛是感情,温顺,可爱,通人性的动物。 但是屠夫回答,世界上有那么多牛,就是应该被吃掉的。 要说牛通人性,那猪还通人性的,有科学家做过实验,猪也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难道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吃猪? 印度人不放弃,他们继续说到,现在你们的牛都是吃转基因玉米,甚至其他动物的肉长大的,他们的肉里带有很多的致病细菌,会损害你们的生命。 屠夫回答,我们所有的牛肉都会在出厂前进行FDA检验,最大程度上杜绝了食物中毒的可能,你们不需要担心。

    印度人看到劝说无效,他们决定用正义的行动来拯救那些可爱的牛们。 有印度人偷偷潜入屠宰场,有意造成混乱,破坏生产设置,将牛解救出来。但不幸的是他被屠夫们捉住暴打了一顿,然后送进监狱。因为在美国杀牛,吃牛肉都是合法的,蓄意破坏屠宰场就和恐怖分子一样受到当地居民的厌恶。

    计划A失败之后,印度人继续进行计划B.他们偷偷潜入屠宰场,将屠夫们残杀牛的镜头都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他们也不拍摄了可怜的牛在面对死亡的威胁的时候,惊慌失措,那充满求生欲望的眼神。 他们相信只要是个人,看到这么可怜的牛渴望生存的画面,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打动。

    尽管遇到很大的阻力,印度人的《神牛湾》还是如期在全球上映,并且获得了奥斯卡奖。 全世界的观众在看了电影之后,纷纷谴责美国人的残酷无情和愚昧无知,大家纷纷捐钱捐物支持对美国进行国际制裁,通过国家的力量制止对牛的屠杀。

    我的故事讲完了,最后我想说的是: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说白了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利益,并不是真为了让动物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尽管杀害其他动物,并吃肉看起来很残忍,但这是生物的本能,你不可能让狮子老虎去吃素。 我本人是喜欢猫狗和其他小动物的,但是我无权限制他人吃狗肉。 如果你觉得这种行为不合理,大可以用文化或者科学说服他们,而不是用非法的手段破坏他们的维生工具,用带有偏见的信息辱骂他们!也许大多数的日本渔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只是在谋生,并不是因为喜欢屠杀的感觉才去杀海豚。

    而且就算退一万步,即使美国人观点是对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用非法手段破坏当地人的谋生工具,用带有明显偏见和导向色彩不公平的影片来给他们施加压力,只会让渔民们感到愤怒。(从片中就可以看出,美国人确实做到了)。你要想说服他们不杀海豚,你可以用文明和科学说服他们:1.证明海豚对鱼类无害。 2.证明海豚数量太少,需要得到保护。 3.通过可靠的第三方大规模测试,证明海豚肉有剧毒(而不是随便买一块,找个野鸡科学家说明) 4. 用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力,迫使日本政府放弃不杀海豚。 事实是:影片获得成功之后,日本的渔民继续捕杀海豚;几十个国家(包括中国!)在ICW会议上投票支持日本捕鲸。

     短评

    最具艺术感的纪录片。真相都真的让人难以想象,所以他们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

    4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力荐

    太煽情 太主观

    9分钟前
    • 缅怀树
    • 还行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我能做的就是拒绝这个产业链的商品

    12分钟前
    • 小鸡炖酥酥
    • 力荐

    世界上各种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合作运作模式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用金钱买断,用媒体掩盖,假借会议决定,压制有良知的声音,欺骗无知的民众,再雇佣刀笔小吏合法化历史。人类总是自以为是生物链的最高点,对自身酿下的恶果视而不见。愚蠢的人类每天堂而皇之地杀戮,还冠之以美丽的名字。SHIT!

    14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当Ric把屠杀海豚的视频绑在胸前闯进OPS的大会现场时...我的泪喷涌...

    15分钟前
    • 横折弯勾
    • 力荐

    血淋淋的海湾……影片尾声那段触目惊心的屠杀场景让人看了感觉心里堵得厉害!地球村上的每个村民都该看看这部片子。

    17分钟前
    • Marc
    • 力荐

    正如银河系漫游指南开场所说"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彻底失去它们

    20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力荐

    已经多久没有哭成这个样子了

    21分钟前
    • untamedheart
    • 力荐

    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纪录片。当然,我是指的影片本身。如果算上纪录片搞笑的逻辑的话,我们只能说,这世界充满了一批悲天悯人的无知者,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善者和一些聪明狡猾的叙述者。

    2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还行

    “All social change comes from the passion of individuals. / 所有社會變化都源于個體的激情。”

    28分钟前
    • 蘇瓦特
    • 力荐

    “必须屠杀海豚,因为他们吃了太多(我们的)鱼;必须屠杀海豚,因为要维护昔日大日本帝国的尊严!” 丑陋的真相背后总是有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勾结。

    32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美国人就干对两件事,一是拍了海豚湾,二是扔了两原子弹

    36分钟前
    • 王大頭
    • 力荐

    我看到热门短评说什么“其他被杀被食用的动物就比海豚低贱么?”,我真怀疑你到底看没看这部纪录片。海豚肉并不是主食肉类,且过度食用会导致汞中毒,片中那位日本副部长就因此汞中毒了。日本屠杀海豚捕捉海豚的背后是一条产业链,政府参与其中分红(尤其是向世界各地海洋馆售卖表演用海豚,而这一类海豚以雌性一定年龄的海豚为最佳,其余不达标的则被屠杀)。这是一种对人类极为友善且温和的生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食用它,即使食用也没有好处,你又为何拿它和食用动物相比较?我不会吃狗,去日本也拒绝吃海豚,原因很简单,这两种生物都能跟人类建立真正的友谊,彼此相伴。这无关高低贵贱,而是人类心底那种注重感情的本能。尽管在利益面前,屠杀者们向来会选择性的忘记这种本能。2020年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紧张,该学会收敛些了。

    41分钟前
    • 岚虎冬
    • 力荐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9年描写南京大屠杀的最佳影片,不是“南京南京”,也不是“拉贝日记”,而是“海豚湾”。

    43分钟前
    • lowdive
    • 力荐

    自己在家里看都能鼓掌

    44分钟前
    • 读书破万卷
    • 力荐

    很有冲击力的片子,但主题却很不成熟。本片倒底是想呼吁:1.反对捕杀海豚?(就因为海豚是智慧生物?所以智力较低的家畜、家禽、农作物就活该被切碎了当人类的食物?)2.反对非人道地捕杀海豚?3.反对食用有毒的海豚肉?4.还是其他?

    47分钟前
    • 低价值用户Kar1
    • 较差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伪装”《海豚湾》之前,太多生态纪录片披着唯美和说教的空皮,这一部所上升到的意识高度以及呈现的残忍,令人震撼。09最佳当之无愧。“当我看着一条海豚,他的眼睛跟着我转,当我们四目相对,我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感觉,毋庸置疑,我正在和一个智慧生命进行交流”

    5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想知道的是 大地村那里的海豚屠宰场现在怎样?关闭了没有?当地的渔民是否还以屠宰海豚谋生?

    56分钟前
    • Yiklui Cheung
    • 力荐

    这个时间点再看这部片子,尤为讽刺,十年前他们捕杀大批海豚,十年后他们要将125万吨废水排入太平洋,将地球变成“炼狱”。往后的历史中,他们又将不断掩饰、改写、否认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循此往复…

    60分钟前
    • 达曙酣且歌
    • 力荐

    海豚会因保护人类而去攻击凶猛动物。海豚是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生物。海豚曾成功治疗过无数患心理疾病的人类和自闭症儿童。所以杀海豚就是在杀人,而且是在杀以最真诚的友爱和生命对待我们的朋友和亲人。

    1小时前
    • 亚比煞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