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中国台湾2000

    主演: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郎雄,吴军忱,马跃,冯雷,王斑,刘牧,孙桂田 

    导演:丁亚民,曾念平 

    猜你喜欢

    • 第06集

      幸福房屋事件簿

    • 全12集

      有生之年

    • 全47集

      一帘幽梦

    • 想见你

    • 第2集

      塑胶花

    • 第8集完结

      谁是被害者 第一季

    • 全12集

      第9节课

    • 已完结

      第二名的逆袭

     剧照

    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1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2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3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4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5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6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16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17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18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19人间四月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徐家是浙江海宁的生意望族,独子徐志摩(黄磊 饰)自幼爱读书,一心求学的他为了换取读书的权利而答应了家里安排的婚事,与当地千金张幼仪(刘若英 饰)结为夫妻。一年后诞下麟儿,志摩便远赴英伦。在英国,他偶遇林家千金、十六岁的才女林徽因 (周迅 饰),并一见倾心,度过了一段纯美的岁月,直到张幼仪突然抵英,林徽因才知道志摩已是有妇之夫,顿时默然。由于自己母亲饱受一夫多妻之苦,林徽因决不让自己也成为破坏别人婚姻的借口,她毅然决然地跟志摩提出了分手,并即时回国,断绝想念。   但志摩与幼仪的离婚已经不可挽回,坚强的张幼仪给他所要的自由,自己一个人开始努力地生活。回国后的徐志摩发现林徽因正与梁思成交往,且两家大人有意撮合,志摩百般表明心迹仍不能得到佳人同意,林徽因最终嫁与梁思成。 徐志摩一天天慢慢练习,练习习惯没有林徽因的日子,而这天他遇见了陆小曼(伊能静 饰),又一段...

     长篇影评

     1 ) 人间四月天最美的风景----张幼仪

    他是本就不爱仪的,因为他的心思是追求理想,自由,爱,这些东西只有林和陆可以给予,他从不去了解仪,因为仪是他父母为他选择的,如果他去了解这样一个女人并且爱上她那不就等于听从了父母的话,违背了他自由,理想,和自由恋爱的一贯作风?如果换个时空,仪同样接受高等教育也不是家庭的包办婚姻,徐还会那样对待她吗? 大家都喜欢仪我想不仅仅是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更多的是坚韧,自强,自主,作为21世纪的新女性,她可以说是典范,不管她是以什么方式被后人记住,在那个年代几个女人的战争中,她无疑是胜者,从爱情方面说,徐才是土老帽儿,因为他从来不懂什么是真实的爱,失去仪才是他的可悲之处,她的美丽不是因为外表而光彩,而是她坚定的眼神,温和的话语,实际的作为,说上100句爱你的话,不如做一件爱你的事来的重要. 爱永远不能成为沙滩上的城堡,爱要经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爱不是捆绑,仪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当一个女人爱上你时,无论你做什么她都支持,善带你的父母,抚养孩子,她不要别人的同情,而是靠自己,她的美不是因为任何一个男人,而是那永恒的坚贞而坚强的内心.

     2 ) 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我独自冒着冷
    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
    为听鸟语 为盼朝阳
    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
    但春信不至 春信不至

    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在无数个夜晚
    我独自顶着冷风
    伫立在老橘树下的桥头
    只为听一曲夜莺的哀歌
    我倚暖了石栏上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但夜莺不来 夜莺不来

                         ——徐志摩《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只有徐志摩才会为自己营造这样的意境。一个单独而完整的

    人,那天看着黄磊饰演的徐志摩牵着自行车,在日光初上的原野

    ,一大片一大片的寂静、欣喜而淡漠。我反复地听着那首由他心

    里唱出来的诗,一大片的原野和黑夜不断地反复反复,带着“安

    ”的心和“平”的境。


         一个人的单独但不孤单,一个人的或者孤单但却完整。第一

    次知道完整的含义,也是第一次知道知道心里须有个追求才能虽

    入孤独之境而无孤独之心。一个人的空荡,一个人的迷茫,一个

    人思考着自己自己的空荡和迷茫,而后陷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

    地,可怕!


         我看到的徐志摩,很是单独,但却很是坚持。他和身边的世

    俗不和,也有驳于世界的现实,他浪漫,单纯,像孩子,只有单

    纯的执着。


         喜欢林徽因,觉得那样的女子才是徐志摩真正所爱所应该爱

    的。她知性、温柔、富有灵性,是一个可以让浪漫诗人看到浪漫

    回报的女子。和她在一起,满是不现实的美满的共鸣。我猜,这

    是徐志摩爱着她,为着她尝尽心碎滋味的原因。


         没有裹脚的传统女子张幼仪后来说到,由始至终,徐志摩就

    就没有让他知道什么是爱。喜欢她一开始的质朴,心疼于她后来

    的盲目跟随,后来的坚强和成长也可以从徐志摩眼中看到赞赏和

    喜悦。这才是一个复杂的人吧,一个只想相夫教子的女子,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的女子、第一个银行的女总裁;从一个在

    家里等待丈夫的妇人成为西方校园里的女学生、中国社会中的女

    觉醒者,尽管更多的觉醒、自立自强是她被迫而拥有的。剧中,

    她说她感谢徐志摩,因为是徐志摩让她知道她可以代表她自己,

    是徐志摩让她有更多的追求。她是徐志摩背后的女人,徐志摩经

    常背对,回头望时,不是一开始的对婚姻的后悔便是后来的寻求

    帮助!


         徐志摩是一个追求美、真、善的理想和完美主义者。所以才

    会被陆小曼绑住。为了他爱的那些美和真,苦痛也随着而来,但

    是徐志摩确是在疼痛中越是追求,在追求中越是笃定。那朱砂梅

    的清香也让他心动了、最后心碎了。陆小曼像是一个过于自由的

    艺术因子,本来还为艺术奉献些功劳,后来,过度了,逃逸了。

    穿着雪纺睡裙、哼唱着昆曲、手中握着毛笔画一株牡丹,这就是

    陆小曼。


         于茫茫人海中寻觅他人生之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

    命!”


         我们现在也只会惦记徐志摩的美好了,他死的时候是他最美

    的年华。

     3 ) 最初的茉莉

    最初的茉莉 泰戈尔访华,邀请林徽因小姐朗诵《最初的茉莉》。 他说,林徽因如洁白的茉莉般美好,就是他心中那朵最初的茉莉花。 一袭白衣的林徽因明媚鲜艳,徐志摩做的同声翻译。 《最初的茉莉》,在林徽因的朗诵中,就像花瓣一样淡淡的飘落在大家的心上。 演讲结束,大家各自归家。 林徽因家中,有位姓徐的先生前来。 傍晚,徐志摩敲开林徽因的家门,他笑语嫣然,说有东西要送给徽因。 他激情,就像要完成一项壮举,月色朦胧,徐志摩站在巷口,深深吸一口气,他的徽徽倚在门前。 她像一朵茉莉花般美丽,在溶溶月色中,变得尤为绚烂。 夜色中,徐志摩伸出一直藏在身后的双手,将满手的茉莉花瓣抖落在林徽因的手心。 手心的花瓣是动人的纯白,就像水光浮动的幻梦。 徐志摩嗤嗤一笑,恍若青涩的少年,披着小仙女的光晕,跳跃着,离开了。 林徽因把茉莉花泡在一碗水中。 那爱的记忆如同被茉莉花染过一样,闪烁着无暇的光。 翻译家文洁若认为,林徽因“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林徽因确实是知识女性中的极品。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那灿烂的年华逝水。

     4 ) 为什么而慈悲——张幼仪

    如果有人看百度大神的百科这样的技术文字也能想流眼泪的话,可能就是我这样的文艺小青年儿了。

    我想这话大概是从《小脚与西装》里面出来的,张幼仪说,她怀孕两个月的时候,徐志摩跟她提出离婚,想和林在一起。她不同意,去投靠二哥。徐明知道他在那里,却一直装不知道,没有联系过她,并没有问她一个女人怀着孩子是怎么过那八个月的。

    后来他来找她了,原来是来找她签离婚证书的。这个时候她刚生下二儿子,张幼仪很果断的签了,然后带徐志摩去看刚出生的儿子,据说徐志摩贴着玻璃看着孩子,看得很销魂。然后就走了。

    张幼仪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始终没有问我一个女人要怎么样养大儿子,我一个女人在异国他乡怎么生存。

    就这样,连生活费,儿子的抚养费都不用出,我们的诗人很潇洒的蹿得无影无踪。

    还好,真的还好。

    试想一下,如果张幼仪不是张家的小姐,没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娘家和几个非常BH的哥哥,她一个小脚女人,不懂外语,要怎么生活,还要养活孩子。

    不用想,也许是饿得极了带着孩子一块跳河自杀了,要么是为了孩子不饿死而堕入风尘。

    可是张幼仪是上海一个富豪的女儿,几个哥哥弟弟都是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非常优秀的领导人,所以她不用发愁儿子怎么养大,自己怎么生活。

    可是她没有了爱人,孩子没有了父亲,这些是娘家和金钱能给的吗?

    一直到小孩得病去世,徐志摩才内疚的赶过来,说了对不起。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说:她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什么都不怕。。。。。。

    在她的名称前边除了是中国头一个与丈夫使用《民法》离婚的女人以外,鲜有人知道,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银行家。

    最近一直在天涯看八挂,今天有人提起《人间四月天》里面刘若英演的张幼仪,一张张截图,让我想起来,当年是冲着黄磊和徐志摩去的,却摒弃了这两个人,爱上了刘若英和张幼仪。

    按照徐志摩、林徽英、凌淑华这一类的人来说,张幼仪不是个才女,她也不是张爱玲、冰心这样的女文学家,甚至连偶尔写写小稿的陆小曼都比不上。所以关于她的风花雪月也流传下来的很少,很少有人八挂她。通常说起来,也就是说她是徐志摩的前妻,如何是因为老土而被抛弃的。

    所以在世人眼里面,大多人都信了徐志摩的那句话,加上中国特色,都认为包办的婚姻都是同样的,女方肯定是目不识丁,而且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只不过是那些文学家、诗人、伟人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忆和绊脚石。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的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我喜欢他的这种一无所惧。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女人是非常可怕的,我喜欢她去德国后的这种状态和回国后的一切: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经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我也喜欢她回国后对待徐家二老的态度,徐大诗人不消的时候,她这个前儿媳给两位老人风光体面的办理了后事。

    我也喜欢她在威风八面又发横财后辉煌的到了晚年的时候,还时刻记得自己是个应该遵守三从四德的女人。

    在家从父,她嫁给了因为贪图她家政治地位的徐志摩。

    出嫁从夫,她很果断的在徐志摩变心的时候签了离婚协议。

    夫亡从子,她在53岁那年遇上一个对她好的男人,准备再嫁的时候,写信给在美国的大儿子。她说:我是个寡妇 ,应该听我儿子的话。

    阿欢的回信催人泪下:“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谁说张幼仪不是才女?她形容自己的一生:“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5 ) 原来情歌是这么唱出来的

    看下来很生气 但并非是这部电视剧不好 可能我总是不希望看到那么多分分离离 看到那么多人无辜的受到伤害 害怕看到人哭 可总是有些善良的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先说张幼仪】这是我最爱的女人,一个女人的成长是一个男人的早就,但她是多么善良的女孩,才能让她无私的奉献了这么多。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查了有关她的一切 她也是寿命最长的。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我坚信。而对于她我觉得命运是不公平的,他受了多少委屈,而她这一生有没有一个人在她的身后,在她过不去的时候扶她一把,有没有一个人深深爱过她。她说,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不是说不定,可以肯定地说,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林徽因】我喜欢周迅,她演的林徽因,集世间所有女性美好品德才华容貌为一身,好吧,她是理智的,她爱得深,爱的真,但是一个理智感性的女性。同样值得钦佩。
    【陆小曼】不知道这个女人好在哪里,只是越看越恨。徐志摩对她的情感是真,但是实在满意理解。
    【徐志摩】他需要一个妻子。但他只为一个月圆夜,宁愿等待那29个日子。我只觉得他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爱是他的生命,原来情诗是那么写出来的。林徽因,陆小曼是他的思绪,是他创作的源泉,我们读到的,可谁又真正体会到背后谁的伤痛呢。
    【王庚】这个男子虽说出来的时间很短,也许也慢慢消退在人们的心中,我还是要提起他。他在离婚前说你不幸福是我的责任。他是君子,他有风度。他的各种成就暂且搁下,光他的放手,就令人感动。


    徐志摩还是爱林徽因的吧 直至最后
    爱情是生命的全部吗
    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把爱情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人,一个为了爱情失去自我的人,不是很可气的吗
    但是人世间这种真爱,不又是跟感动的吗

     6 ) 张幼仪--华丽转身后的气度要强过所有的眼泪与哀求

    前段时间很喜欢的一本新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开篇前三篇,写的就是和徐志摩有牵扯的三位女性,也是这部剧的三位女主,看了这几篇文章,也引起了我对他们的极大兴趣。于是看书、看剧、看介绍,捋一捋,想一想,还是有很多感触,不写不快。 之前看《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里谈张幼仪,看到徐志摩对她的所做作为用冷酷无情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我震惊于张的气度,当一切的伤害过后,他们竟成为了好友,张一直履行着抚育孩子、照顾老人的义务,并且在徐死后也一直照顾徐父直至终老,《人间四月天》给了我答案。通过看一些其他的介绍和资料,我不得不要称赞一下编剧,应当说编剧在最大程度的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故事,虽然说现实不可能和电视剧完全一致,但通过这个剧大致能够领会到每个人物灵魂上最精髓的东西。演员的选择和演绎也都很到位,黄磊本人的气质和徐志摩就有相似之处,除了他我几乎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况且15年前的他真是嫩啊,眉目清秀眼波流转,光凭长相也可以迷倒万千女性了。刘若英的张幼仪感觉也是深入骨髓了。两位演员都没有用配音,听起来让人特别舒服,特别是刘若英的声音,那么温柔而坚定,因为刘若英也不得不爱张幼仪。他们的故事怎么开始说呢。就从张幼仪到底爱不爱徐志摩开始吧,这也是张在往后的岁月里总被问到的问题,看看她本人是怎么回答: “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子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世人都认为张幼仪深爱徐志摩,可是我不以为然。当然,徐志摩肯定是张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特别的男人,她对他肯定有爱慕之情,那里面包含了她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渴望与幻想,可是我觉得,徐给她的温柔太少太少了,根本燃不起她心中爱情的火苗。没看电视剧以前我想,他们结婚7年,有过两个孩子,无论如何也还是会有些温柔时刻吧,在剧中我也看到了。那是张刚到英国安顿下来的夜晚,半夜远处的教堂传来阵阵钟声,屋里躺在床上的两个人都没有入睡,伴着钟声,张试探的将头靠在背对着自己的丈夫的肩头,徐一怔,转过脸望向妻子,对上她迟疑的目光,缓缓的他把胳膊伸出来让张枕着他的手臂,张小心翼翼的靠过去,用一只胳膊揽住他,这时徐的表情忽明忽暗,然后欲望袭来,徐抚过张的手臂、肩头,最后将她压在了身下,即便如此,徐的表情还是清冷的让人心寒。当即我就叹道,如果这是难得的温情时刻,那这样的温柔也太少太没有温度了,根本无法支撑起一段情到深处无怨尤的悲情戏码。她出身富贵却保持着传统女子的良好教养,上孝公婆,下抚幼子,她勤劳、隐忍、坚强,她可以不要他的爱,她想要的不过是现世安稳,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像这样的女子,如果嫁给胡适或其他一些当时有担当的优秀男人,也许都会是夫妻和顺一派美满幸福,可她偏偏遇上个最有浪漫情怀、以追求真挚爱情为目标的诗人徐志摩,她再好,也不是他的菜。 曾经在豆瓣上看过一篇评论的题目,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叫做《我鄙视缺乏残忍的温情脉脉》,评论的是HBO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故事。这个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童贞女王,终生未嫁,一生与莱斯特伯爵和他的继子有过情感纠葛,后来她被她宠爱的小男友造反,然后女王就处死了他。说到这个其实我想说的是爱情是很残酷的,经济学上有个有名的“马太效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赢家通吃,而这个定律对爱情同样适用,若一个男人爱你,全世界都送到你面前还不够,只想给你最好的,若他不爱你,你连一个合理的解释,一句安慰的话语,甚至一个关注的眼神都得不到。要么都得到,要么全不要。所以,当我看到徐志摩残忍的要求张打掉孩子、不顾她身怀有孕弃她而去,甚至是在她刚生完第二个孩子以后就要求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全然不顾她以后要如何生活,如何去养育这个孩子的时候,当我看她怎么伤透了心、流尽了泪,沉默为主的她也终于忍不住发了声,求得不过是他的一点心软的时候,除了心疼,我更想对她说不要哭、不要求,你的哀求和眼泪都没有用处,只能让他更加鄙夷你而已,他这一刻是没有心的,至少对你是没有心的,你钻心的疼痛他感觉不到分毫,他根本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对你的苦他根本无法感同身受。好在,张幼仪也渐渐明白了这一点,当她在柏林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强忍住自己的悲伤,对徐志摩说:“我要感谢你,是你第一次让我知道,我张幼仪三个字可以完整的代表我的意思。”平静而掷地有声,说完便拂袖而去,留徐志摩愣在当场,那一刻我真替她叫好。仿佛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也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被人惧怕比被人爱戴更为安全”。在爱中,为了避免受伤害,我们穿上铠甲,对伤害我们的人残忍一些,对自己残忍一些,也许是更为安全的做法。其实她可以残忍,她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徐家的赔偿、道歉,也可以利用娘家、兄弟们雄厚的经济、政治势力让徐志摩、徐家日子不好过,可是她没有,她保持了她的风度,默默咽下所有的苦,带着小儿子在德国走上了发现自己、不断成长的道路。张幼仪承认,和徐志摩的离婚,使得她脱胎换骨,找到了自我:“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的确,在同徐离婚以后,她凭借着她的勤劳、坚忍、严谨的作风、踏实肯干的态度,在德国完成了幼教学业,回国后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她和徐志摩的关系,之前看书里说离婚以后他们的关系居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成了很好的朋友,我还觉得很不可思议,那样的残忍伤害过后,最后真的可以一笑泯恩仇吗?可是看了电视剧以后,我开始理解,我可以理解张幼仪的不计前嫌,也不想过度责怪徐志摩的残忍自私,我也明白了徐志摩为什么让林徽因、陆小曼等当时有名才貌双全的女子着迷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真。他像一个孩子,那么执拗、坚强的追求着他所认为的真,在剧中他在面对愤怒的徐父指责他不该离婚时有这样一段表白:“三妻四妾在许多人眼里竟然比离婚还要道德,可在我心里这是最大的自私和败德。享乐、生育都不是娶妻的理由,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他的女人,他的妻子,他就不需要找任何理由再把其他的女人领进家里,因为一个已经够了。中国妇女几千年来之所以没有社会地位,就是因为男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爱过自己的妻子,因为不懂得爱就不懂得尊重,不懂得尊重就会养妾狎妓终日流连欢场,甚至把三妻四妾这种事情当做理所当然,所以我情愿离婚,当一个千夫所指的人,也不愿意占尽男人的特权,再戴上一顶破烂的礼教的帽子,来维系徐家那一点虚伪的面子”。这段话自然气的徐申如脑袋冒烟,罚他跪祠堂。可是我佩服他这样的勇气,即使在现代社会敢于对这种门当户对的结盟婚姻说不的不多,更何况是那个封建时期。现如今又有多少虚伪龌龊的已婚男士,以爱情的幌子享受着婚姻以外的情感,而一旦对方以结婚相胁,这些男人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离婚,对他们来说代价太大,即使他们有些不爱自己的妻子,也不愿承受离婚带来的工作、家庭等方面的一系列阵痛。所以我觉得民国真是个奇异的时代,那个时代虽然中国仍受着封建思想和各国列强的压迫,却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的思想情感在现如今看来也是那样的难能可贵。所以对于徐志摩的抛妻弃子我不想过分苛责,更何况对于张幼仪来说,这样的剧痛之后,换来的也是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试想如果徐屈从于封建礼教,终生不同张离婚,张终其一生可能也只是顶着徐志摩妻子名分而畏手畏脚饱受煎熬的平凡女子。所以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很喜欢他们离婚以后的每一次的交谈相处,仿佛离婚以后他们两个人才真正在人格上平等起来,没有了别扭、没有了依附,只是两个老友,相互懂得对方的喜怒哀愁。在柏林,张刚失去她的小儿子彼得,这时的徐志摩才匆匆赶来,对徐没有一句责怪之词,她和他说着彼得认得他的父亲,每晚都要亲过他的照片才睡,这个她没有教过他,听得让人心碎。当她终于忍不住趴在徐肩头失声痛哭,那一刻两个人的痛是想通的,他们的心灵之前从未那样的靠近。 在回国后,徐家老宅,徐志摩夜里邀她出来走走,和她商量事情,并且表达了他愿意支持她办学的愿望,张很感慨,她说:“也许做你的朋友比妻子更有福气吧。”因为她终于也体会到了徐志摩作为朋友的赤诚之心,他们原来可以这样舒服的相处。 之后我又看张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严肃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教养,温良宽厚的品格让她在事业、生活与做人上做的那么妥帖。其实我觉得她之后做的很多事并不是为了徐志摩,她精心养育徐志摩的孩子,因为那也是她的孩子;她孝敬徐父徐母,因为他们二老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她那么看中,况且她父母早逝,她在他们那里也获得了亲情;她帮助徐志摩出版文集,凡事亲力亲为是因为徐志摩是她重要的至亲朋友,她珍惜他们的友情。至于经营银行、服装店、管理财务,无不是对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她在其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其实后期陆小曼的“作”和张幼仪的明理能干确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我觉得徐志摩没有后悔过他的决定吧,毕竟爱情不是说你聪明、能干你爱的人就能钟情与你,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论如何,张幼仪的人生是丰富的、厚重的、她没有白来这一趟,特别是晚年又嫁得良人,也算是抚慰了空闺多年的寂寞。爱情,不会也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特别是对于张幼仪这样的女子,她没有徐志摩的浪漫,她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实,而她对徐志摩的态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范例,对那些曾经爱过但却伤害过我们的人,哭泣哀求是最下等的做法,以牙还牙的残忍次之,最难最妥帖的做法莫过于在华丽转身后仍然能够交往的豁达气度,如果实在不能相交至少先让自己华丽转身给对方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

     7 ) 最初的茉莉花

    我被这角色所吸引,所感染,所感动。
    捧洁白的茉莉花,那最初的茉莉花。那花一样静好的女子
    那静夜,那朗月,那星空,那康河,那柔波,那长篙......
    怎么能够有如此的生命,活得这般炽热;
    怎么能够有如此的生命,活得这般真挚;
    怎么能够有如此的生命,活得这般勇敢;
    怎么能够有如此的生命,活得这般真切
    ......
    这痴,这傻,这醉生梦死......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

    每个角色都近乎完满。
    徽因,如一首散文诗,娓娓道来;
    宗孟先生,一个“达”字,足以涵盖他的言谈举止;
    适之,既有兄长的严,又有懂,容。
    ......

    这样的人生,这样如泉源般涌出的心底的热,这样坚定的梦与信,痴与醉——沾染了你,也沾染了我。
    人生如梦,最不能忘,那一捧洁白的茉莉花。和那最初的静好。梦一般,似真似幻。净颜。
        

     8 ) 喜欢一个人,不因他完美----再说徐志摩(转)

    没有读过徐志摩的传记,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和这部《人间四月天》。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世都有致命弱点,猝死于三十六岁也算是天网恢恢。不过,我还是喜欢他。

    去北大上学前,家人为他提亲,徐志摩断然拒绝。趁天黑,他溜出家门找同学商量对策,深夜回来时却看见祖母一直在院子里等他。更深露重,从小与祖母感情深厚的徐志摩再也不忍伤老人的心。既然从古至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徐志摩凭什么例外?结婚罢!

    结婚以后,徐志摩发现张幼仪和自己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然后他爱上了林徽音。这时候他才明白,男女之间应该先有爱情再有婚姻,自己当年的软弱到现在已然是大错。和他有同样经历的男人很多,例如鲁迅。“我的妻子是目前送我的一件礼物,”纵然再不喜欢,也只能忍受。所以面对许广平的追求,鲁迅不能给她任何承诺,直到鲁迅去世,许广平也没有任何名分。照现在的观点,他们简直就是一对狗男女,但在当时,这却是有可能获得幸福的一种途径。但是徐志摩不要这样。他要对每一个人公平。父亲说:“你可以纳妾”,他不肯。“薄命怜卿甘作妾”,中国女人受的苦已经太多,徐志摩不仅希望自己获得自由,也希望张幼仪可以走出这个失败的婚姻,选择新的生活。知识,想法虽然简单,操作却极困难,单纯冲动的徐志摩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不过,他的出发点是善良的。

    林徽音的父亲以风流自许,老婆两三个,儿女一大群,妻妾之间为争宠常常鸡飞狗跳,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林徽音不愿再生活在这种痛苦中。为了不伤害张幼仪,林徽音回国和梁思成订了婚。可怜徐志摩捧着一纸离婚证明回来时,已经找不到他的幸福。

    徐志摩不甘心,就在他死缠烂打之际,梁思成跛了腿。林徽音衣不解带。心灰意冷之时,梁思成想放弃林徽音,徐志摩气坏了:“你不能放弃,因为徽徽要你;你不能放弃,因为我也从未放弃!”梁林二人出国前,徐、梁、林最后一次见面,在嘈杂的月台,梁林并肩而立,徐志摩泪湿长衫。他其实早就放弃了,在林徽音决定放弃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没有力气和强大的世俗,礼教作战,就算战胜了,也没有林徽音作战利品。

    与陆小曼相恋,同样有巨大压力。徐志摩聪明绝顶才情洋溢,但是面对日常生活却总是大白而归。结婚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和别人一样忍受,结果不能;离婚的时候以为张幼仪和自己一样需要解脱,却不知她的生命远比自己脆弱;爱陆小曼是因为她不受寻常礼教约束,却不知如何应对她花天酒地的另一面。后来的徐志摩,生活的很绝望,为生计疲于奔命。在飞驰的列车上,他说:“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这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徐志摩。我喜欢他的坚定,一旦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从来就不会后悔,“得不到无所谓,知不知道有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喜欢他的天真,他一直说在这世间只求一个真字,作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喜欢他的骄傲,“这世间已有太多的枷锁,这道德的外衣我不披。”尘土飞扬的现实生活一直在消磨他的锐气,但他借诗歌保留自己想飞的愿望。“如果这个时候,窗外有风,我就有了飞的理由……翅膀的命运是迎风,眷恋的命运是寂寞”,至少在电视剧里面,徐志摩没有辜负自己的情感,他认真、深情,写了很多好文章和诗,尽管看起来很柔弱,却有一根傲骨。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又怎样呢?

     短评

    如果真是原模原样的照着原型来拍,估计是一部“爱不上任何一个角色”的电视剧

    7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为什么选择你?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长,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还蛮美的。不过印象最深的是黄磊头埋在刘若英两胸之间大哭。

    9分钟前
    • 维他命B
    • 还行

    演的真好,但林徽因真的不喜欢,周迅演的却很好,人不能太多情。

    11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推荐

    陆小曼是花,林徽因是溪流,张幼仪是月亮。我喜欢花,恋慕溪流,可最爱的还是月亮。

    14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这··不好吧···

    16分钟前
    • 邈邈
    • 还行

    大学里因为感觉太悲,没有看下去。现在经历的事情多了,觉得他们的故事也没那么悲了。老天最公平,张幼仪没爱情,可她有尊严,有儿子,有幸福。林徽因有万千宠爱,但没寿命。陆小曼有爱情,但没幸福。徐志摩只为爱情疯,没责任,没担承,老天罚他英年早逝。这评价很靠谱

    19分钟前
    • 未末
    • 推荐

    看到陆小曼那段我妈一直叨叨徐志摩很无耻啊....结果到现在我老觉得徐志摩有些无耻.......妈您能不能别乱给我洗脑啊....现在想来无耻的断不是徐志摩,而是林徽因才对吧!

    23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當年不明白為什麽徐志摩不明白張幼儀的好,如同今天我不懂為什麽張學良不明白于鳳至的好。。大概都有一個想飛的理由吧

    24分钟前
    • 木木示言
    • 还行

    像林徽因那样做一个有思想有知识的独立女性,才能少受情伤么

    27分钟前
    • stranger17🎐
    • 推荐

    王蕙玲劇本細膩,情話不僅經典,還採用民初語彙文法!從故事偏重,能感覺到編劇導演對張、梁二姝深深的同情。因為演員的緣故我始終傾向林梁,後來重看了好幾次,以這對的角度擷了上百張圖:http://wujun.hou26.org/gallery/work/tv-series/1999_april

    32分钟前
    • 侯二六
    • 力荐

    奔着黄磊来看的,却被周迅迷住了,话说周迅还真是什么都能演啊,天生适合演戏

    34分钟前
    • ✨小宝贝✨
    • 还行

    不喜歡徐志摩卻喜歡他身邊精彩的女人

    35分钟前
    • 力荐

    没耐心看下去了,大家把这种感情过于理想化,其实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人间四月天”又不是写给徐志摩的。

    37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林徽因还是和梁思成最相配,凑在一起是一对,天上有地下无。徐志摩就和陆小曼鬼混去吧!个人欣赏张幼仪,女性典范人类楷模。

    42分钟前
    • Ziggy
    • 推荐

    无论林徽因还是徐志摩或者陆小曼,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民国一段传奇,可惜编剧的落脚点只是三角恋,一下把格局档次降低了。假如把林徽因的才气与徐志摩的诗歌客观还原,那么这就是一部很经典的作品了。ps 剧中音乐很好听,《我等候你》。

    4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第一次认识林徽因从本剧开始,为周迅的民国女学生的清纯气质惊叹。有一段时间爱上了林徽因的诗和其人。

    51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今天突然莫名其妙想起这主题曲,还不自觉的唱了出来。虽然对于原型并无任何好感,但当时很喜欢这部剧。

    56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为什么我和徐志摩先生的审美观差那么远?为什么我挚爱的女人不是林徽因不是陆小曼而是张幼仪???搞文艺的男人真没眼光!!!那么自强又自爱的一个好女人。哎!哎!哎!

    60分钟前
    • 陈陈
    • 还行

    演员挑得真好,作为奶茶的粉,不得不说,张幼仪如有刘若英一半气质,历史都能改写。估计看完后对徐志摩拍砖的人又能多出一大批了。

    1小时前
    • 斑斑
    • 力荐

    我是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1小时前
    • 紫漠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