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8

    主演:徐峥,王传君,周一围,谭卓,章宇,杨新鸣,王佳佳,王砚辉,贾晨飞,龚蓓苾,宁浩,李乃文,岳小军,苇青,富冠铭,巴拉特·巴蒂,喜利图,张海艳,朱耕佑 

    导演:文牧野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奇迹,那天如此重要

    • HD中字

      帝一之国

    • 中英双字幕

      荒唐六蛟龙

    • HD

      爱情私教

    • HD中字版

      幸福终点站

    • HD中字

      你们这些人

    • HD

      巨型漏洞

    • HD

      2021去死

     剧照

    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1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2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3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4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5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6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16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17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18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19我不是药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普通中年男子程勇(徐峥 饰)经营着一家保健品店,失意又失婚。不速之客吕受益(王传君 饰)的到来,让他开辟了一条去印度买药做“代购”的新事业,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在这条“买药之路”上发现了商机,一发不可收拾地做起了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药独家代理商。赚钱的同时,他也认识了几个病患及家属,为救女儿被迫做舞女的思慧(谭卓 饰)、说一口流利“神父腔”英语的刘牧师(杨新鸣 饰),以及脾气暴烈的“黄毛”(章宇 饰),几个人合伙做起了生意,利润倍增的同时也危机四伏。程勇昔日的小舅子曹警官(周一围 饰)奉命调查仿制药的源头,假药贩子张长林(王砚辉 饰)和瑞士正牌医药代表(李乃文 饰)也对其虎视眈眈,生意逐渐变成了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  本片改编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代购抗癌药的真实事迹。

     长篇影评

     1 ) 这药能吃,但一点也不神

    给《我不是药神》打了三颗星。

    能看,还行的意思。对新导演文牧野来说(不考虑宁浩与徐峥的护犊保驾),电影拍成这样,已经是一种美德。

    我突然反应过来,翻了下被宣传营销方反复拉出来作比较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打的也不过是四颗星。这个时候,《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变成了一个美国好电影的形象,尽量往它靠拢,就有了一道免遭批评的金牌。

    只要提到价值,中国电影的标准便会坍塌。

    这里的价值,可以替换为“良心”,“真诚”,“勇气”,“不容易”,“排除万难”等一类词汇。

    不难发现,它们的确是《我不是药神》所讲述的主人公事迹,也被有意凸显放大。因此,给这部电影提不同意见,变成了有风险的一件事:你要承担道德压力。

    事实上,我更想看到的,是这样的褒赞:比如王传君被徐峥骂完一个“滚”字,无需台词,红了眼,对眼前人的突然魔怔,感到难以置信。天上落雨,他最后一个走人。电影在这里,拍得好。

    但我不喜欢的,是前后大发感言的两名老太(前一个被叱喝为托),她们的表演模式,与横店片场大呼青天老爷的群演模样,究竟有何本质不同?

    《我不是药神》是有野心的。

    徐峥这个半路出家、亦非完人的投机药贩子,却帮助了许多病患。电影并非原型人物的翻版,他是否被美化,无需追究。但有个事实被电影模糊掉了,真正救了病人的,依然是那款被研发出来,攻克了癌症的仿制药。

    再看下其他人物设定,他们是如何变成一个个无处不在,打通阶层地域,连接家庭脉络的中国病人形象。

    王传君的角色,是个一朝患病,跌落谷底的上海人。重大疾病面前,表面风光的城里人,一样倒血霉。

    谭卓的角色,是个爱护女儿的妈妈。孤儿寡母,有反差,有同情,求生不易,无可辩驳。

    黄毛的角色,是个农村来的,没文化,眼神杀。充满希望,但已被大病抹杀了可能的年轻人。

    神父的形象,是韩国电影里常见,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基督教力量(《我不是药神》也多重借鉴了与抗争有关的经典韩片)。无医可靠时,信仰能暂缓痛苦。

    据说,主流观众在心理上,大致是会排斥社会阴暗面题材的电影。面对这些电影,他们需要正视整个社会已经被撕裂,铁一般的残酷事实:原来还有另外一个阶层,许多群体,正遭受着非人、不公和就地死亡的待遇。

    这种观影感受的痛苦折磨,会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种是人心肉做的同情,也是“谁不会得病”的吁天感慨;

    另外一种,是引发每个人对自己不作为,或者无所作为,漠然以对,选择无视的羞耻,刺痛和罪恶感。

    《我不是药神》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反作用力影响。所以,即便组成了父子、母子、夫妻、全家福合影的中国病人团,电影要做的商业化(通俗化、戏剧化)还远远不够。追逐、打闹、飙车和就义,它们都被加入到电影当中,变成一组更好看、更有卖相的群像脸谱。

    我甚至怀疑,连夜场疯狂砸钱钢管秀,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这个段落,同样是有辅助徐峥与谭卓情感线索的功效,但后来无疾而终不得见的处理,导致我对这个段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无论参照原型人物的深度报道,还是单就结尾黑底白字的普法进程教育,明眼人都看得出,《我不是药神》的幕后黑,哪是一脸奸相的瑞士大药厂,又或者,结尾的辩方律师,底气敢再不足一些?

    我知道,我在这里抛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不可能,就正如当下中国,完全不可能存在“神作”。

    徐峥的偏向虎山行,面对法律的示弱,抛弃病友的闪躲,目睹惨相的偿还,本质上还是用同情来带动剧情,感动了执法者。

    不是说,这样做就不行。只是,电影真的只能这样子?那牺牲何用,愤怒何去何从。

    这样一部偏写实风格的电影,最不缺的就是惨。一个观众突然被打动,是因为他不知道,或者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原来片中人物会突然挂掉。《我不是药神》切入现实,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可能,这会让许多观众受到内心震动。你很可能,也会成为一个无药可救的中国病人——没有任何穿越,或者再来一次的可能。

    如此阐述,可能还是不够严谨。当下中国,不说大病,很可能一个顽疾,就会让一个家庭家破人亡。这个时候,医疗体制,医保医患之类的现实问题,立马山塌雪崩。呵,原来是早已经写好的魔咒。

    病只是引,死才是结。

    所以,被消灭的,被铁拳击倒的,何止是戴口罩的病人。《我不是药神》点到为止,要求他们冲上街头的做法,显然不可行,也不可为,若依此就说,它有《辩护人》或者《一九八七》之类的勇气,还是有点太造神了。

    从放弃治病救人的鲁迅,到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眼泪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说明人与人,还有存在起码的共情能力。但不得不小心,眼泪同样可能成为资本的麻醉品,正如资本在电影里,“荣幸”背锅。你也无法否认,为了扶正主人公,连《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要找个撒气对象。但这不代表药监局就不应存在,法律就不会出疏忽漏洞。穷,就真的有道理。因为各种原因,《我不是药神》都没有走得更深。

    如果穷病是中国的专利,那面对隔壁的印度,我们是否还有体恤病人般的同情。多数人拒绝了解,因为太远了,不相干。而观众为《我不是药神》落泪,只是因为他们进了电影院。

    但我想说,穷病并不是中国的专利,正如不要因为王砚辉在审讯室总有过人表现,就认为他事实无罪。这句话,搁在美国的佛罗里达乐园,放在达内兄弟的比利时,也会很有道理。人与人是不同的,比如以穷富作为显性标签,但人与人的性命待遇,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更不是国家的。所以徐峥赶紧做的事情,是把儿子送出去。对于命运已然注定的人们,唯一的希望,是放弃对安全的幻想。

    这不是过时的幼稚天真,而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许多人甘愿为之牺牲的崇高天性。说到底,救人的,还是药,而不是别的,泛滥的同情,还是撞车的精神。如果一个体制只欢迎你束手就擒,那么,无论贫穷贵贱,下场都是死——只是死法有所不同而已。

    穷,刺痛了国人。死,才是没得救。

    这药能吃,但一点也不神。

    关注卫星号,大于整个宇宙

     2 ) 如何评价《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正式跟大家见面挺久了。看到自己参与的电影被这么多人喜欢、讨论,很开心。作为一名演员,出演了这样一部电影,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感触,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拿到剧本时只知道这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剧本写得很好,一下子把我吸引进去。尽管编剧对人物做了改编,但那种“真实感”仍然铺面而来。我看过不少同样现实题材改编的电影剧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我的戏份几乎都是在南京拍的,一进剧组就觉得它跟以前呆的剧组不太一样。现场很多工种,场务啊、副导演啊都很年轻,整个工作气氛很活跃,就像一群年轻人在拍毕业作品。这种气氛也很快感染了我们这些“老人”,没几天大家就很熟络了。

    我演的这个角色叫思慧,一个被老公抛弃的东北单亲妈妈,女儿得了白血病,来上海赚钱给孩子治病。为了来钱快,她选择去跳钢管舞。她这样一个处境,其实有一万个理由绝望,堕落,或者一走了之。但她没有,她身处在这样一个绝境,没有去诉说哀怨,而是说,行,我自己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这是我觉得这个角色很酷的地方。

    这个角色主要的对手戏,都是和徐峥老师演的药商程勇,每场戏都很拍得很过瘾。比如他们赚了钱去思慧工作的酒吧庆祝,经理过来找思慧上台跳舞,勇哥说不跳且把一叠叠的钞票“砸”到桌上让经理跳的时候,思慧在旁流露的一抹浅笑。那是一种女人感受到被在乎和被保护的幸福,是她的生命里许久没有过的。然后他俩就一起回了思慧家,大家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但都不好意思说破。

    那场家里的戏分寸也非常难拿捏,我们放到最后才拍。就是要演得能看清两个人的态度。思慧的态度就是我懂游戏规则,我懂事儿。因为你给我药,给我额外的好处,我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她在这场交易里没有表现得自己很弱势很被动,她在这种状态下依然保持了一种尊严,就是我明白这些“规则”,但是我不怕,来吧。

    编剧的台词对我们拍这场戏帮助非常大。上来思慧就说“勇哥你先等会,我洗个澡”,就这一句把勇哥给说懵了,等她洗完澡回来,自己一关灯,唰地把衣服一脱,说“快点吧勇哥,孩子一会儿该醒了”,这一连串的主动,懂事,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心酸,而勇哥也为此更加犹豫有了负罪感,最后他说我先走了你休息吧。碰见勇哥这样一个心存善良的人其实也是思慧的幸运。

    徐峥老师,山峥大哥,真的是很厉害的演员。从他带着我们开始对剧本、排练,就知道这个聪明(绝顶)的男人是真的很懂电影、很懂表演。因为我是学习型的演员,所以遇到徐老师这样的“高山”我就会很high,觉得自己又可以学到新东西了。古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跟厉害的人一起工作,等于走了捷径。作为这个项目的核心人物,监制加主演,他很清楚该怎么做,什么才是好的,怎样对电影提供最大保障,让我们心里也更踏实。

    这部戏之后,大家都会知道文牧野导演。他在剧组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叫“文保保”。因为他的口头禅就是“保一条”、“再保一条”,意思就是让演员再多拍一条,做为保险。

    文导特别“厉害”的一点,是他在说“保一条”的时候,语气都非常恭敬。类似“特别好,特别好,各位老师,刚才那条我们拍得特别好,那我们再保一条”。开拍没多久我们就知道这个套路了,可能一保就多保20条。所以之后再听到“特别好”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再放松了,一直要听到“过”才是真的放心下来。

    虽然我在这里吐槽他,但就像宁浩老师说的,他是最适合拍这个电影的人。他看上去感觉挺书生气,其实心里住着一个“社会人”。

    他非常擅长现实主义题材,从剧本的整个精准度,到他对于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就能感受到他本身对这个世界有关照、对苦难有感受。他了解这个社会,了解社会里的人,这个是很重要的、是一个根的东西。

    同时,就像电影里的刘思慧一样,其实什么都懂。他非常明白,要达到目的,需要付出什么,需要和周围团队怎样去配合,和演员怎么去沟通。想清楚之后,他会无比果断,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冷酷。他对自己和他人都很严格,有自己心里的标准,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一名好导演的原因。

    在拍摄前期,我们任何一个人问他任何一个剧本里的问题,都能马上得到答案。也就是说准备的足够清晰详细,一切你想到的他全想到了,你没想,他也想到了。到了现场拍戏,他让你一直保一直保,但其实是在调整,给你讲戏的时候,他会给出很明确的调整方向,哪里多一点,哪里少一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厨,精准地知道自己要做一道什么样的菜。

    出演这样一部与现实、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电影,很难不去考虑它会给这里的人、这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就像我们在每一场路演最后大合影时说的口号那样,作为一名演员,“票房大卖”不是我们最期待的,我们更想这部电影能成为“希望之光”。

    就像勇哥最后说的,我们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3 ) 是优先保护新药创新,还是优先保护患者?这注定没有正确答案

    2014年,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因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瑞士抗癌药“格列卫”,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493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2015年1月,检方最终做出撤诉决定,陆勇无罪释放。

    这一事件成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原型。电影热映,但事件背后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

    2014年陆勇案刚刚爆发时,我们曾对陆勇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了患病前后的经历及购买印度仿制药的缘由。陆勇的个案之后,我们更希望大家能由此关注更多医学干货,所以同时奉上一篇相关的书籍整合。

    为何要将“仿制药”归为“假药”?陆勇行为是否算“销售假药”?如何解决国内诸多患者无力承担高昂药费转而购买国外“仿制药”的现状?国内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医疗保障体系能否解决该现状?

    事实上,这件事情暴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中国普通大众如何才能合法地用上抗癌新药,可以写一本书来探讨。很可能,最终的解决方案,必然是政府、药厂、公益、患者四方合力解决,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承担。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婷

    中国仅两三种自主研发靶向治疗药物

    2002年,江苏无锡的陆勇被检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随后开始服用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此药可使慢粒白血病患者病情稳定,维持正常生活,但需要持续服药。每盒(120粒装)售价在23000-25000元。

    陆勇对新京报记者介绍,2004年,他偶然得知了印度在生产“格列卫”的仿制药,价格却只有3000元。试吃了一个月的印度“仿制药”后,各项指标均正常。2004年8月,陆勇将印度仿制药的消息告诉了慢粒白血病病友。2011年8月,在多位病友及印度制药公司的建议下,他购买了三张有国际汇款功能的信用卡,病友们将药款打入到此信用卡内,再由他转汇给印度的制药公司。

    2013年11月23日,陆勇因在淘宝店上购买用别人身份证开立的信用卡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罪名是妨碍信用卡管理秩序。后经调查,陆勇被认定除妨碍信用卡管理秩序外,还存在销售假药罪行为。

    2014年3月,陆勇被取保候审,7月21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罪、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以陆勇事件为原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

    司法机关以“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是因为印度生产的该种仿制药品并未获得国内药监部门的审批,属于“假药”。何为仿制药?国内法规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仿制药”的概念始于1984年的美国。当时美国有约150种常用药的专利期已到,而大药商认为无利可图,不愿继续开发,这些药成了无人认领专利的药品。美国出台法律规定,新厂家只需证明自己的产品与原药生物活性相当即可仿制,从而出现了“仿制药”的概念。“仿制药”与“专利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作用、适应症上完全相同,但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

    在中国,因国内的药物价格高昂,很多无法负担正规渠道药品的患者转而选择从印度等国代购仿制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江倩教授介绍,目前,慢粒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以靶向治疗药为主。骨髓移植以及化疗因为副作用巨大且多复发,已经少有人选择。而就靶向治疗药来说,“格列卫”因其发明时间最早,临床效果最稳定,成为学界及患者最认可的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全世界的靶向治疗药物有150多种,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靶向治疗药物只有2、3种,集中于肺癌及淋巴瘤领域。”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慢粒白血病专家马军介绍,在慢粒白血病领域,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创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国内患者从印度代购的仿制药主要包括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治疗肺癌的易瑞沙、治疗肾细胞癌和肝癌的多吉美等。

    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些抗癌药物从欧美医药公司进口,在国内售价昂贵,易瑞沙每盒5400多元,一个月需3盒至少16200元;格列卫一个月服1盒至少23000元。这样高昂价格使得许多癌症患者不得不选择从印度代购仿制药。

    国产仿制药使用人数正在逐步上升

    作为仿制药“大户”,印度一度被称为“世界药房”,缘何印度可以大肆生产“仿制药”?医药公司或药品发明人发明一种新药之后,需要在不同国家申请专利,以获得专利的特殊保护。以陆勇代购的“格列卫”为例,瑞士诺华制药公司为“格列卫”药品在我国申请了专利。在专利保护期内,我国医药公司不得生产相关“仿制药”。这也是过去十几年来,我国不能够生产“格列卫”仿制药的原因。

    在各国的药品管理实践中,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同时也为了防止专利权人恣意滥用专利垄断特权,有很多国家对“专利的特权”留下了一条可以变通操作的余地,那就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如危害公共健康、妨碍国家利益等),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由政府授予、许可其他企业使用某项专利。

    国家产权局条法司一位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我国虽然有“强制许可”相关制度,但还没有个人或政府部门申请过实施强制许可,因此,强制许可制度也从未在抗癌药领域实施过。

    而印度的专利保护法相对宽松,药品专利保护在印度执行也不像我国国内如此严格。2005年1月生效的印度专利法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专利保护,而不支持原有药物混合或衍生药物专利。同时,印度政府还根据需要实施了“强制许可”制度。因此,印度可以忽视专利保护法的限制,生产大量抗癌仿制药。

    陆勇购买的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药。陆勇供图。

    不过,印度的做法在国际上也引起诸多争议。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印度的仿制药在一边出售,一边与原来的研发厂家进行专利法律战。

    有媒体针对此案例呼吁,中国应学习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医保买单”,化解“保护知识产权和大量患者的救命需求”的矛盾,但马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13年4月,“格列卫”在我国的专利保护期已经到期。2013年7月,我国已经开始生产“格列卫”仿制药,售价约3000元每盒。且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市自治区将“格列卫”纳入到了医保范畴,无论进口“格列卫”还是国产的仿制“格列卫”都在报销范围之内。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也介绍说,从临床来看,使用国产格列卫仿制药的患者正在逐步上升,“能够上市的药品,在疗效上其实差不多,更多时候觉得进口药(更好)是心理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格列卫’仿制药。但目前售价3000元每盒,相较于印度仿制药,的确还偏贵。”江倩呼吁,国产“格列卫”仿制药的价格仍然需要降低,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地区将“格列卫”药纳入医保范围内。

    马军表示,目前,我国治疗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多种首选进口药都已经纳入了医保范围,马军估计,纳入医保范围的重大疾病进口药物已经占到20%左右,未来更多的进口药物纳入医保也是趋势。针对进口药专利权问题,马军说:“最近几年,许多进口药的专利权陆续到期,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们会有更多类似‘格列卫’的药物可以进行仿制药生产。”

    了解了陆勇的个案,下面我们来整体谈谈仿制药与癌症的那些医学“干货”。

    文 | 菠萝

    仿制药是假药吗

    人类医疗的持续进步离不开新药的不断涌现,无论是西医的抗生素、伟哥,还是中医的云南白药、牛黄清心丸,都对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做出阶段性贡献。

    现代社会,新药刚上市的时候,都伴随着专利保护和品牌,因此新药又叫“专利药”或者“品牌药”,而“仿制药”,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专利药”而制造出来的药。通俗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山寨”。

    和其他山寨产品相似,仿制药比起专利药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仿制药的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价格的10%~15%,对于动辄每月花费上万的抗癌药来说,仿制药这个选择非常有吸引力。

    但仿制药会不会有其他山寨产品一样的质量问题呢?

    真正的仿制药是不会的。在多数国家,要成为仿制药上市,标准是非常高的。美国FDA规定,仿制药必须和它仿的专利药在“有效成分、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包括副作用)以及针对的疾病上都完全相同”。这在中国叫“一致性评价”。

    打个比方,“狗不理”是一个品牌专利包子,要做一个仿制包子“猪不理”,那么“猪不理”必须在包子大小、调料成分、肉菜混合比例、褶子数目、吃完后消化排出速度等方面都和“狗不理”一致。

    事实上,印度正规的仿制“格列卫”和瑞士诺华的品牌“格列卫”有效成分100%一样,仿制药本身的效果也经过了无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测试,和品牌药没有区别。

    所以,单从药效上来说,它肯定不是假药,而是实实在在的真药和好药。但由于印度的仿制格列卫在中国并未登记或被批准上市,属于黑市产品,这才被冠上了“假药”的头衔。

    很有意思的是,2013年格列卫全球专利到期后,中国多家药厂可以合法生产仿制格列卫,按理说买国产仿制药就好,为什么现在大家仍然要冒险去买印度仿制药呢?

    还是价格惹的祸!因为国产仿制药价格依然远高于印度仿制药。

    专利药必须那么贵

    上次网上有人骂,说苹果手机制造成本才1千多,居然卖5千!那如果告诉你抗癌药物生产成本才100块钱,但卖1万,大家可能要疯。我再告诉大家2014年上市的治疗丙肝的神药Sovaldi生产成本900元人民币,在美国售价为50万。

    是因为药厂太贪婪,不顾患者死活了吗?

    并非如此。

    苹果手机也好,抗癌药物也好,主要成本都不在于原料和生产,而在于上市前的研发和上市后的市场推广。

    现在一个新药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已经超过10亿美金,即使顺利也要大概10年,而且多数都会失败。这么高风险的事情,药厂为什么要干?就是因为新药出来以后有专利保护,能够垄断市场多年,在这些年里,给药品定以高价,这样才能收回开发药物的成本。药物是个特殊的商品,但药厂毕竟是个商业公司,为了持续发展,必须要盈利。

    仿制药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几乎完全没有研发成本,省了几亿美金和10 年时间。因此仿制药虽然便宜但可以很赚钱。如果不给专利药市场垄断的机会,让药厂看到新药可能的暴利机会,药厂是不会有任何动力做科研开发新药的。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卖仿制药,或者拿钱来投资房地产,制药本身不会有创新和进步。

    当然,由于药物的特殊性,政府也不会允许市场被长期垄断,对新药的专利保护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20年。但这20年并不是从药品上市开始算,而是从很早期,药物进入临床实验之前就开始算了。 由于药物的开发需要10年以上,因此很多专利药上市的时候,20年专利保护期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新药在市场上真正垄断的时间只有几年,在那之后,专利过期,仿制药就会大量进入,极大地压低药价。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促使药厂要在短暂的垄断时期把药价定得尽可能地高,毕竟春宵苦短,好日子有限。

    总之,为了整个社会新药研发系统的持续运转,专利药必然贵, 甚至必须贵,才能维持对创新药厂的吸引力。期待专利药降到和仿制药一个价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说,即便每月卖1万的抗癌药降到 2 千,恐怕仍然不能解决很多人用不起药的问题。所以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专利药是不是太贵,而是能否有更好的系统帮助低收入患者出这笔钱。

    我能想到几个大方向:

    药厂:改变药物开发模式,尤其是积极寻找能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精准寻找临床试验人群,减小临床试验规模,提高成功率,降低成本。

    政府:推动本土药物开发,增加竞争。积极推进医保谈判,降低准入药物价格。打击无效的“中国神药”,避免患者浪费宝贵资金。

    个人:提前购买大病保险,避免侥幸心态。寻找可靠信息源,不要盲从身边的“热心人”和隐藏在山中的“神医”。

    公益:帮助切实需要的人群接受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医疗,但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把钱发放给个人。

    为什么印度有便宜仿制抗癌药

    而中国没有

    在很长一段时间,“格列卫”、“易瑞沙”、“多吉美”等抗癌药物,除了昂贵的品牌药,只有印度才有便宜仿制药,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有两个原因,第一,印度仿制药水平很高;第二,印度政府专利保护上不作为。

    印度是全球主要药物出口国家,有“世界药房”之称

    正常情况下,仿制药必须在品牌药的专利过期以后才能上市,不然专利岂不是成了摆设?比如“格列卫”全球专利到期是2013年,在那之前,理论上其它厂家都是不能卖仿制药的,不然就是侵权。美国、欧洲,乃至中国都是严格执行药物专利保护的。这些地方有很多制药厂早就想仿制“格列卫”,不少公司实际上连仿制药都做好了,但是都只能放在仓库,不敢卖,眼巴巴等着2013 年专利过期那一天零点钟声的敲响。

    但印度政府不吃这一套,它搬出了专利法中最狠的一招:强制许可。

    “强制许可”是专利法中为了防止公司滥用专利权而加上的制衡条例,简单说就是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在专利没有到期,且不获得专利拥有者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支付少量专利转让费,就授权仿制药企业合法仿制并贩卖相同的药品。说白了就是政府可以“强买”。这就像一个黑社会老大找到“狗不理”董事长,说你的包子配方我先拿走了,一会儿去找人生产,但你也不要伤心,还是有好处的,因为我卖一个包子给你一分钱。

    “强制许可”这个条例最初的意义是为了防止落后国家因为买不起专利药而无法保证国民基本医疗和国家安全,通常是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时候使用,比如艾滋病、埃博拉等。不少国家对抗艾滋病药物都是“强制许可”,卖得非常便宜,保证大家都能使用,其中不仅有非洲国家,还有泰国和巴西这类不是特别穷的国家。

    对抗癌药使用“强制许可”,争议就要大得多,因为癌症并不传染,对整个社会而言危害没有传染病大,不至于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但反过来说,穷人买不起抗癌药只能等死,是否也算是国民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有损国家安全?于是各个利益方开始吵个不停。

    在其他国家都还在民主争论的时候,印度政府果断出击,二话不说,“强制许可”了几个欧美药厂最重要的抗癌药物,授权给印度本土制药厂仿制,包括前面提到的“格列卫”、“易瑞沙”、“ 多吉美”。印度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药实在太好了,但印度人民买不起,所以不好意思了。仿制药出现后,这几种药物在印度的价格瞬间降了90%以上。由于印度的仿制药公司水平非常高,药物质量非常好,真正的价格便宜量又足,这些仿制药不仅满足了印度国内需求,更是成了走私药品的热门源头。

    印度的这种做法受到了很多没有保险的群众和慈善组织的热烈欢迎,但拥有专利的药厂非常恼怒,但却几乎无能为力。诺华为了“格列卫”专利保护,和印度政府为了打了十多年官司,最后还是被“印度政府”判决输给了“印度政府”。和政府打官司怎么可能赢呢?

    “强制许可”是把双刃剑,它帮助了很多发展中国家解决基本医疗问题,但同时导致药厂对开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药物毫无兴趣, 因为做出来了也卖不了什么钱,这种项目往往只能靠慈善推动,比如盖茨基金会。

    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猖獗已久,一直无药可治,也没有疫苗,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没钱赚。2014年在非洲再次大暴发,死人无数,但由于传到了欧洲和美国,立刻引起了多个药厂的注意。短短一年,好几个公司的埃博拉疫苗和药物都已经治愈了猴子模型, 甚至有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要推动新药,还是必须有经济利益驱使。

    我猜测,未来印度还会对更多的抗癌新药在专利保护期间进行 “强制许可”,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则应该不会。对于应该优先保护专利鼓励创新还是优先保护患者的争论还会长久地继续下去。

    这注定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话题。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作者:菠萝 版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本文系独家内容。作者:新京报记者 张婷;菠萝;编辑:走走,从一到一。采访内容原刊于《新京报》2014年12月24日b17“中国眼”版面,书籍整合内容选自《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经出版方清华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作者:菠萝。本文内容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4 ) 《我不是药神》的剧本有什么优点和槽点?

    1.从那桌散伙饭,到吕受益痛苦去世,只有一年时间,疾病就是如此迅捷的摧毁一个人,不留痕迹。

    2.吕受益死后,黄毛在吃一只橘子,那橘子干干巴巴的,是吕受益生前给他的。

    3.据说维c有抗癌的作用,而橘子是唯一便宜而不用削皮的维c水果。所以吕受益才会随身带橘子。除了少数成熟的那几个月,橘子很酸,但他想活。

    4.对于黄毛来说,命太贵了,相对来说受伤,劳累都是小事。所以他才会在屠宰场打工,第一个冲上去救牧师,用手砸碎玻璃杯。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是赚的。他不渴求生命,却珍惜。

    5.程勇让病友群主们摘下口罩,以表示尊重。和勇哥一起时,吕受益从没戴上过口罩。

    6.吕受益的妻子做了一桌子菜,程勇坐下时,她特意把肉菜换到陆程勇面前。

    7.第五版红色百元人民币发行自1999年,片子中是四版五版混用的,大概在2000到2003年

    8.程勇送思慧回家,思慧推脱两次,是不愿。后来答应了,是报偿。

    9.思慧换上情趣内衣,平静如常,说明程勇不是第一个这样的人。思慧女儿治病,要花很多钱。

    10.程勇离开思慧家,门关上时,思慧一笑,她知道这个人与其他不同。

    11.程勇去吕受益家时的房子与吕受益死后的不同。他们换了房子。这一年之间,治病又花了很多钱

    12.程勇平时抽纸烟,警察曹斌去套话时,他特意点起雪茄,是为了假装油腻商人。而且他的工厂很小,赚不到每月几十万。

    13.吕受益清创时露出的“伤口”,其实是人造瘘口,一般不需要清创,也不是特别疼,但看着十分恐怖。真正的癌痛是化疗痛,占位疼痛,拍不出来,但是比伤口清创疼上百倍。

    14.警察封住了海关的出口,要想让程勇不被抓,黄毛只能自己开车去闯。他真的不会开车,车一开始摇摇晃晃的。

    15.程勇第一次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为了忽悠牧师入伙。后来他重新卖药,打着卖到被抓为止的准备。他践行了这句话,于是成为神。

    16.就算程勇-不重新卖药,他之前卖药的事还在追溯期。只要假药贩子把他供出来,他还是会被抓。但是假药贩子没说。

    17.医药公司代表在电视上说假药有风险,推广高价进口药。右下的标志是“健康之路”。现实中很多假药打着健康之路的模式做广告。

    18.病友们在医药公司门前游行,喊口号。吕受益在一旁边看边吃盒饭。他知道这没有用。

    19.吕受益病情恶化之后,医生说只能强行移植骨髓干细胞。其中“强行”是因为吕受益的身体太差,已经达不到安全移植的标准。

    20.如果做干细胞移植,最好的供体是直系血亲,也就是说肯定要给吕受益的孩子做干细胞提取手术。吕受益不可能接受。可能这也是他那么快自杀的原因。

    21.开庭时,程勇说的台词和口型好像对不上。当然,这一段本来就不是给我们看的。

    22.程勇父亲的病可能是脑动脉瘤,随时有破裂,中风的危险。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价格在5-15万,符合片中的8万。

    23.药厂需要赚钱,得以研发新药。他们没有错另一种意义上,恰恰是他们救了病人。然而当格列卫在中国卖23500时,在美国只卖13000。其中的差价有关税,有中间利润。

    24.程勇出狱,思慧没有出现。她的女儿还好吗,导演里没有说。吕受益停药一年,进入急变期。那么停药3年呢。

    25.全片聚焦在程勇的转变,而假药贩子王长林像是彻头彻尾的“坏人”,然而正是这个坏人,在被抓住后非但没有供出程勇,反而说着自己救了多少人,笑的很坚定。

    --------以下为更新-----------

    26.程勇在一片杀虫烟雾中看到的神像,左手拿着兵器,右手拿着头颅和一只碗。是印度神迦梨。迦梨曾与恶魔搏斗,然而恶魔的血滴到地上,又会变成新的恶魔。迦梨只好托着碗,去接恶魔的血。当程勇重新卖药,他就像是与病魔搏斗的神,托着很多人的希望。

    27.一开始曹彬冲向程勇,被众人拦住,后来黄毛死去,程勇冲向曹彬,同样被拦住。这两幕像是镜面对称,只是人物换了位置。

    28.医药公司代表与曹彬握手时,沾了一滴血。他面露厌恶,急忙拭去。这是编剧的讽刺。

    29.程勇被警察按在地上,满怀希望的看着巷口。只要药箱被带走,很多人能活着。当他看到药箱被围堵回来,他的眼神熄灭。

    30.在现代医疗和安全的环境的保护下,我们甚至忘了非正常死亡才是历史上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战争,乱世,又或者是叫不上来的疾病。恰如《三体》中所说,生存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一种幸运。然而在温和的环境下,很多人忘记了这一点。

    《我不是药神》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有何异同? //movie.douban.com/review/9497705/

     5 ) 结合内情复杂的真实事件,这部“上海买家俱乐部”将掀起新一轮争议

    标题有开玩笑的成分, 拿《我不是药神》对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不公平的。让-马克·瓦雷当然要比文牧野高明得多,《达拉斯》无论从各方面来讲,也都完爆《药神》。但是那部奥斯卡名作毕竟是大洋彼岸的故事,离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太远。《药神》就不同了,它是一次对我们身边人情世故的生动再现。

    甚至,你能从中看出《辛德勒名单》的影子。当徐峥饰演的程勇准备重新卖药时,找出那份当年的患者名单,让刘思慧(谭卓)帮忙联系。在场的人问他:“你这次准备卖多少钱?”程勇斩钉截铁地说:“500”。这个在工厂里的戏,无论从运镜、剪辑、场景设计还是表演来看,像极了斯皮尔伯格的黑白经典。

    因为《我不是药神》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本篇还是要着重聊聊这部电影本身,但也会不可避免会说到陆勇药案这件事上。

    《药神》是那类典型的社会意义大于艺术价值的影片,题材是它得以取胜的不二法宝。当这个选题被拍在制片方的桌上时,任谁都能看出来其成为爆款的潜力。这个故事的传奇性、戏剧性,对慢粒白血病患者命运困境的描绘,还有其中流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隐约可嗅的敏感性,都将成为影片的卖点,保证其热度的持续。

    包括徐峥和宁浩二人,对这个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加持。徐峥之前的《幕后玩家》让人感到失望,虽然票房到了3.6亿左右,但是相比同期的《后来的我们》,还是被碾压了。不过,徐峥在《幕后玩家》栽了跟头,又《药神》重新站了起来。

    《药神》有着观众们喜闻乐见的一切元素,包括宁浩与徐峥的那种幽默感,故事本身流露出的苦难观与现实性。确实,这部电影将引发人们对慢粒白血病和陆勇药案的新一轮关注,会让某些社会问题重新被人们重视,这是影片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影片本身高开低走的质量,以及其在题材上的挖掘程度,又让它显得并非那般无懈可击。

    对我来说,《药神》只能称得上半部好片。前面说了,身边许多人会下意识地拿它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比,当然是比不过的。如果在对题材表达的充分和深度上分成五个级别的话,《达拉斯》基本做到了底,《药神》大概也就是二级水平。

    这一点并不值得拿来大书特书。在相对敏感的题材上欲言又止的片子也不少,很多也能给人留下持久的深刻印象。另外,光是以对题材的挖掘程度去评判,无疑也是片面的。但是《药神》在表达和艺术效果上,差《达拉斯》很远,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无论如何,它所呈现的故事看起来如此贴近,如此真切,自然就能将其本土性优势尽数发挥出来。

    本质上,这就让它看起来有点像LGBTQ题材兴起之时的作品那样,基本角度是对边缘群体挣扎的关照,以及不平等社会规则的批判。此外,它还遵循了现实主义框架中塑造英雄的手法,并以这种方式去表述更大的命题。这一点与许多韩国电影不谋而合,既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去展现一个社会性的普遍问题。不仅如此,本片在服化道等许多方面都非常“韩影范儿”。但是《我不是药神》最终通过一个极其和谐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却少了许多余绪,消解了类似韩影中那种温暖与冰冷交织的纠结况味。

    因为素材的缘故,《我不是药神》自然有着非常强烈的严肃性,但它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或纯粹的现实主义电影。主要在于其对一众小人物的把握,是完全遵循类型片范式的。程勇从一个只为赚钱的神油店主,到真心真意帮助病人的无私善者,就是John Truby所谓的“从成人到领袖、从玩世不恭到积极奉献”的主人公转变原则,也可以被看做是Cynthia Whitcom主角六层次理论中“自我、家庭、社团”的递进。并且实现的非常工整,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改写或拓展。

    这种类型化的角色弧光,我们在好莱坞等主流电影中看到过成百上千遍了。但它仍然奏效,仍然能打动我们,就在于其建立在对观众心理的漫长研究和揣摩基础上,几乎是唯经验论的。这个基础就是同理心,因为人类普遍意义上的情感的存在,所以电影便可利用这些类型化角色让观众产生共情。

    但是,《药神》在人物塑造上仍会给人浅薄刻板的感觉,有功能性的意味在里面。程勇作为主角,再加上徐峥还算到位的演出,称得上是类型角色中较为饱满的刻画。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章宇的黄毛,谭卓的刘思慧和杨新鸣的刘牧师,通过几次块状化的重点着墨,也算是立住了(牧师要显得单薄的多,多数时候承担次要笑点),只不过显得比较过火,并且还是免不了陷入人物的符号化塑造。

    《药神》在故事建置的阶段还算尚可,虽然没有任何新颖的叙事手法,但是分寸拿捏的好,足以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几位主要角色的登场也都显得错落有致。结果到了一年后的情节出现之后,影片作者似乎再也沉不住气了,急于向观众输出边缘群体那所有的挣扎、无奈、艰难与彷徨。从吕受益,到黄毛,再到程勇自己,几个煽情段落的编排相当激进,毫无保留,而且非常密集。直到程勇最终被抓捕归案,那拥有主旋律配乐的“十里长街送药侠”的结局,其影像效果简直令人胆颤。偏激点说,已经属于“狗血”了。

    所以,影片最大的问题是不够节制,尤其后半段,几乎不给观众思考的空间。或者说,后段所表达出的内容和大量的情感宣泄,只想留给观众一种思考结果,里子仍是将事件二分化的简单趋向。对于一个复杂严肃的原始素材,尤其是在现实世界正在进行时的真实事件,影片这样的处理手法值得商榷。不说与现实的关系,单就这种方法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也让本来更高级的一部作品,自降了几分水准。

    所以《药神》在我这只能被视为半部好片,因为我看到影片作者因为表达上的急切,最终牺牲了叙事应有的节奏和韵味。他的形式基本是流程化的,也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手法,人物算是生动,但很难说多么独特而深入人心。作者的观点铺的太早,讲的又太满,却仍嫌欠缺深度。故事很扎心,容易让人共情。尤其后面大段大段的煽情,有种强扭之感。至于题材上的敏感性,实际上是一种假象——事件本身早已被广泛报道,再加上如此规规矩矩的本子,过审空间本就很大。

    它的冰雪聪明不仅在于对审查红线的规避,同时还体现在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料理故事。本文提出来的这些遗憾之处,而作者本身也许并非没有意识到,却仍然这么做了。因为无论从市场层面还是项目开发本身来讲,这样做是最保险的。一方面,一些“要求不高”的观众对此完全不会在意,他们只需要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足够了。所以《药神》天然有着话题性极高的故事,只需要本分地讲出来,让最大多数的观众看的舒服,同时为了挤占票房空间,还不能做的太过沉重,得适当加点娱乐底料,齐了——这不就是那种老师傅手艺的“行活儿”么。

    因此,还未上映便口碑爆棚的《我不是药神》,无疑是一部精打细算的电影。它在某些时候当然能打动我,却无法让我为之难以忘怀。它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很难让我承认是一部好电影。

    延展一下影片背后的真实故事,与影片本身没什么关系。《我不是药神》将陆勇塑造成善人、英雄,基本上与几年前主流媒体的套路一样,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这位国内印度仿制药代购第一人,首先与影片不同的是,他自己也是个慢粒白血病患者,而片中的程勇只是一个普通的神油店老板。其次,现实中的这种药叫“格列卫”,片中改成了“格列宁”。而真实情况是,陆勇曾先后代购过两种印仿药。

    第一种药是其2004年代购的Natco公司的Veenat,四千块一瓶。影片里的药应该就是这种,这种药与国内患者服用的天价正版药效果一样,他也因此被视为拯救了上万患者的生命,成为慢粒圈的英雄。但是七年之后,他突然将代购的药换成了Cyno公司的Imacy,后来因为这种药的购买者太多,陆勇网购银行卡才被抓。

    当“陆勇假药案”曝光的时候,也正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问世没多久,所以实际上在这部影片被改编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将陆勇比喻成了中国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问题就出现在这个Imacy上。如果说Veenat是货真价实的印仿药,是被我国法律强行按上“假药”标签的真药的话,那么这个Imacy就很可疑了。

    首先,这个药在印度的药店都买不到,而制药公司Cyno的地址,要么找不到,要么找到之后根本就不对,一些药店的老板还说这是一家“坏公司”。其次,在2017年3月底,该药被拿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验,5月份的检验结果显示,该药每100毫克的有效成分伊马替尼比例分别约为格列卫的55%和83%。再加上Cyno公司混乱的资料、奇葩的汇款方式和期限模糊的生产许可证。这些都意味着,Imacy很可能是真的假药。

    但是因为陆勇已经在患者圈里被神化,再加上慢粒白血病患者和家属们普遍缺乏了解渠道,造成信息的严重不对等,因此几乎没人质疑他代购的新药Imacy。去年六月份,GQ发布了一个专题报道《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一篇非常高水平的文章,也是乏人问津。

    现实永远比作品更复杂曲折。相对于《药神》,我更想看看这篇报道的调查写作过程将如何被电影讲述。

     6 ) 《我不是药神》的剧本有什么优点和槽点?

    为什么《我不是药神》掀起现象级高分热潮?

    这是一篇影评,不是检讨书。但我向大家承认,我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并不是看不得中国电影好。

    我不懂的是:一部挺好,但没有那么好的片子,竟然这么高分?它甚至超过了虚构类现实主义的〈一一〉〈驴得水〉,超过了非虚构类现实主义的〈血站钢锯岭〉〈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难道给的是鼓励分吗?那我想说,中国电影不能被娇生惯养,如果创作者认为兹要这么拍就能卖座,那就完犊子了,至于会不会这样,我们来拭目以待会不会近年大量非虚构类现实主义电影涌入市场。当然,这是少数人的观点,大多数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巨好看啊,中国电影的良心。这么过誉的称赞想问问主创们怎么想?

    首先,《药神》的优秀之处。

    1,这部电影题材选的爆炸了,跟生活息息相关,题材好到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从大多数入手攻陷资本主义,这招在中国必胜。

    2,英雄主义的胜利,中国没有英雄主义电影,或者说很少,恰好我们的社会特别需要敢出头的人,这是公民共同的希望,但《药神》并没有傻到只谈个人英雄主义,他最后把所有功劳献给了祖国,非常好!又树立了社会楷模,又督促了国家改革,民心所向。

    3,片中全部一线大咖,或者戏骨级别演员,甚至几句台词的老太太饰演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相信很多观众看到老太太的戏都流下了眼泪,为什么会流眼泪?因为那是我们每个弱势群体,甚至每个公民想说的话。商业、内容俱佳。与观众共情。

    4,把4放在4是有原因的。可以网上搜搜看,一线行业大咖全部五星好评,观众们怎么办?跟风评价也是高分原因之一。而且本来看电影就是一个很随意的事情,给五星也不少块儿肉,给了就给了呗,确实是这样,但我认为,评分反而是一把从业者的标尺,有它我们才看得清自己几两重几尺长,与真正的好电影还有多远。

    好了,好的我说完了,我也认为《我不是药神》挺好的,但没那么好,正常8.0-8.5之间,9.0评分真的过誉了。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什么不好。

    编剧的操纵感太强,导演手段往公益片偷偷挪移。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看到的设计感让我非常不舒服,原型人物陆勇是因为自身患病走投无路才有了故事原型,这非常能让人相信。但编剧将片中勇哥设置为一个倒霉蛋儿为了赚钱无意卷入一个未知的波澜,这本身就是非常常规的商业片设计。好的你可以当这些为艺术处理,电影中有艺术处理没问题的,我们接着往下。

    在龚必蓓的“前情提要”以后,周一围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故事至此进入到了不需要这两个人物的时刻,他们就消失了。勇哥买药,直到遇见黄毛偷药,我们没看到勇哥有任何的对于弱者的恻隐之心,并且觉得自己已经是做好事了。直到张长林来抢生意,胁迫之下勇哥和队友一拍两散,再无话下,一年之后。勇哥看到吕受益的死,又卖药,队友回归,被调查,送走儿子,舍小我为大我,被抓。主线捋完了,一个倒霉蛋儿没钱时连媳妇儿都打,有钱了良心发现要做弱者中的英雄,不觉得怪吗?不奇怪的话我们反推:一个弱者眼中的英雄为什么会常年对老婆家暴导致离婚呢?我理解为,人物设置成一个混蛋是编剧有意为之,使人物张力更强。(这也完全不是原型人物的本意,但终究没有战胜资本还是把人物加工的“超纲”了)另,这种后期走向公益片的故事和央视一套有多大分别呢?

    我们再看其他的人物,谭卓,吕受益,神父,李乃文,黄毛,是不是除了黄毛,其他都是功能性人物呢,勇哥需要帮手,他们纷纷到来,勇哥不干了,全都消失掉了。再需要剧情往下走的时候又回来了,虽然穿插了几段好戏,甚至谭卓的段落非常动人,但给完一下就没了,但显然,编导并没有觉得那些被白血病裹挟的患者比徐峥重要,这一点还体现在黄毛的死上,患者的生命不是生命吗,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事儿是情与法的关系,而不是十恶不赦的罪过,那么黄毛为什么一定那么壮烈的选择用死的方式呢,或者说不是黄毛选择的,是编剧制造了一场意外,渲染悲壮。如若不是编剧有意渲染,我就想不出其他的解释了。全程李乃文都是资本主义的代表,冷血至极毫无人性可言,这种强大的压力在剧作上让徐峥作出选择,有心的观众可以调查一下实事是这样的吗,这设计感还不是编剧的功劳吗?所有的人物在片中都是断掉的,他们的任务除了反映生存现状就是告诉观众你看我们有多惨,只有徐峥、王砚辉是完整的。周一围则是和观众观影时的心态同步的功能性角色。不是说艺术处理艺术加工不对,而是观影全程能明显感觉到编剧的存在。

    不得不说王砚辉老师短短的几段戏演得真好,超过了所有演员。

    再说到最后,法庭上原告方台词还敢设计的再没底气一点吗?编剧又是为了走向往上贴呢吧?

    徐峥被抓十里长街相送,连死去的人都来送行了,颇有些周总理的意思,这是因为不加点大写意就没法升华了吧?这导演手段我看来不是很高明。这么剪辑没毛病,也是过审的走向,但“瑜不掩瑕”。

    一部真的好的电影我认为编剧不应该操纵角色,那些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都是自己长出来的。

    这部作品近年来上乘,但没必要过誉,迷失很可怕。现象级在中国电影如今并不少见,对于从业者而言,一部电影好在哪,不好在哪,客观的看,理智的分析现象才能看得见中国电影的未来。对吗?

    20小时破三亿票房,预计上映期间票房直冲20亿,这特别好,这样的电影也应该被更多人看到,应该赚钱,但我认为这是资本的胜利,而并不全部是中国电影本身的胜利。我觉得电影发展要和好的比较,不比较不知道自己文化断层缺乏思考。文化产业越来越赚钱,说明观众都能走进影院剧场里来,是特别好的事,提醒而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千万不要因此自我满足,以为随便点什么艺术手段就可以让观众感动的稀里哗啦,和别国真的写人的作品还差得好远好远呢!

    这次《我不是药神》的现象级高分我们应该学习到的是宣发。超大规模点映(超大到不是点映了已经),加上行业大V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暂且认为是大家都希望中国电影好而给的鼓励分吧。公映第一天观影人次15w+,评论基数如此之大,排片量如此之多,业内带头推荐评分,9.0也难怪了。我为那些更好的电影却没有这么高分而感到惋惜,影院和观众还不能接受它们。用片中陆勇的话:“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会越来越好的。”

    我爱电影,我爱中国,希望中国电影茁壮成长。

     7 ) 浅谈一下仿制药

    在豆瓣的其中一篇影评下看到大家针对专利药收费贵的问题以及专利药该不该收费贵的问题讨论“异常激烈”,转载之前看过的一品文章,与大家共勉。

    作者:苏维埃废铁 链接://www.zhihu.com/question/27193573/answer/356180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自ACFUN文章区,迷茫90后,的一篇文章。

    从业两年的制药狗,冒昧的给主公陈述一下仿制药

    我是一条十年的老化学狗,如果算上大学四年的话,就是十四年的老化学狗。 但是我进入制药行业只有短短两年,2012年12月我进入第一家药企,小作坊。 三个月不到跳到了制药百强沪市中小板第一股,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厂,第三大蛋白粉生产厂。 干了一年被开了,又进了一个小作坊,干了一个月跳到现在的企业。 也在百强名单里,但是排名很靠后很靠后。

    因为我在制药行业从业时间短,所以不敢说自己说的就一定是权威,但是大体上我可以保证没什么大问题。 重点就是几个领域: 1中国为什么要认可美国的专利,不能像印度一样干? 2仿制药为什么国家打击这么严格,放宽点不行吗,救命的啊! 3药品境外购为什么要打击?是不是和外购奶粉一样官老爷担心税收?

    首先我要说在前头,那就是药品真的不是一种普通商品,很多药品的半致死量远比氰化物小,说句不好听的,治病还是要命真的就是一步之遥。 不管是新药还是仿制药,质量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质量合格的药品是一切医疗系统的基本大前提。

    所以,药品质量方面的口子绝对不能开!一条缝也不能开,今天你可以因为格列卫可以救命开一条口子,明天就会有几千人死于劣质药的不良反应。 中国对药品质量监管在全世界都排名前列的严格,尚且出现疫苗劣质几百儿童不良反应很多删号了的事情,诸公你们在说格列卫可以救命的时候难道就没想过劣质的格列卫可以要命?

    药品太特殊了,特殊到全球单独为药品制定了一个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也就是俗称的GMP,0.001%的单杂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甚至致命,所以对药品的所有单杂都是要确定结构,确定药理,确定临床吸收峰和波曲值,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小作坊当年就是一个单杂卖了一百万美金,制药行业卖杂质做杂志的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举个例子,某成药有效成分含量99.5%,另外的0.5%是杂质,这里面0.1%的主杂有两种,剩下的0.3%是十种小剂量杂质。 GMP标准是要把这12种杂质全部都要确定结构,分离提纯,每一种都要做完整的临床和药理包括毒理,确定这12种杂质都对人体没有损害才能够合格。

    因为0.001%的杂质有强烈不良反应甚至致命的例子太多了。 药物就是这么特殊。

    然后说说为什么印度可以这么嚣张的防治仿制药而美国不管。 这个就都是小道消息了,九十年代,美国大量的制药厂在印度建厂,然后九几年杜邦还是辉瑞我忘了总之是制药巨头厂区周围发生大规模居民高烧不退,甚至死亡的病例,印度医院束手无策,后来经过调查,是该制药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某些成分导致的,这可是稀释了千百倍之后,依然有这么牛逼的效果。 然后不久之后,印度发生大规模化学物质泄漏,死了几千人,又是美国的化工厂(化工制药关系还是很紧密的)。 双管齐下,美国政府在印度国内没有药物专利法的前提下,对印度开放了FDA的数据库。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国所有制药行业的申报专利数据,三哥可以直接看,直接拿来用,美国不管。 然后美国继续在三哥国内进行药理临床的数据,给三哥一份,怎么折腾三哥的两脚羊,三哥不管。

    这就是我所谓的睾丸捏在美国手里。 这个代价中国承担不起,药物临床虽然需要这种科研精神,但是跟美国在三哥那边一样折腾,在国内那绝对是要动摇统治的。

    三哥的仿制药卖得很好,不单单卖给中国,其他国家也有,但是返销美国的情况不多,这也算三哥脑袋没进水,不干作死的事。

    再说说中国为什么必须承认美国专利,忍受新药在国内的高售价? 因为如果你不承认美国专利,不保护新药知识产权,没关系,美国对你关闭数据库,FDA数据库基本上就代表了全球新药研发方向,关了这个你就自己黑暗中摸索吧。 你仿制了一个,然后其他所有你就彻底没戏了,丢西瓜捡芝麻就是这意思吧? 再然后,美国一种新药上市,你要不要买? 牛逼你别买! 对于有大规模仿制美国新药而且不遵守专利保护的国家,美国要么不卖,要么卖的死贵。 所以我才说,三哥是特例。

    比如中国现在很多药企都在仿非布司他,这个可以说是21世纪跨时代的新药结构,我们单位很早以前就成功的仿出来了。但是因为专利没到期,不敢申请批件,现在到期了,批件申请ING。 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数据库,你都不知道什么药品结构有什么效果,从定结构开始研究…… 那可是浩瀚的工作量外加更多的钱。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在没有可能把睾丸交给美爹捏着的前提下。 中美互相承认药品专利,对中国是有利的。 不但可以加速国内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而且现在已经有中国的一类新药逆袭美国制药界了。 虽然是被国内中医黑很看不上的中成药,但是人家也过了美国FDA的审核了。

    总的来说,长远的来看,三哥的模式不可重复,那么捏着鼻子认了就是最优的选择。

    最后说说为什么海外代购国家打击这么严厉。 这个归根结底还是药品的特殊性。

    虽然影响税收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一类新药本来的关税就很低,有些还是0关税。 大多数进口药的关税税率是3%,2013年将人血白蛋白和人用疫苗共4个税目产品的进口税率由目前的3%降至0。 所以药品不是奶粉,奶粉的关税我没查,但肯定比药品高。

    严厉打击境外药更多的还是处于药品安全的考虑。 比如印度药格列卫,你私下进口没法保证渠道的安全性和药品质量,万一是印度假冒伪劣药呢? 而且私下进口必然会造成进口药市场的鱼龙混杂,到时候对于国家制药行业整体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害。 老百姓不会管这药是合法进口的还是非法进口的,大活人吃药吃死了那就是你政府的责任。

    而我在前面说了,治病还是要命,真的就是一步之遥,劣质药吃了就死绝对不新鲜。 药品不是食品,我以前不在制药厂我还没感觉,进了制药厂我才知道GMP是一个放屁都有规矩先走那条腿都有说法的东西。 就是因为药品太特殊,太重要了。 一个疏忽大意,就意味着无数条人命。

     短评

    炸裂,哭成狗,从观影体验上看,比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好,之间隔了差不多五个《动物世界》,导演处女作就这完成度,只能说剧本实在太好。我爸爸也是药神的受益者之一,否则我应该房子也没了。感谢他们🙏。

    7分钟前
    • 喝可乐的鸟
    • 力荐

    小时候路过一家药店,门口的对联写着“只愿世间无疾病,何愁架上药染尘”

    10分钟前
    • 开开kerguelen
    • 力荐

    我就是想实名表扬一下王传君,内地青年演员里竟然也有这种会演戏并且很卖力的实力派演员,这要是搁在好莱坞,他能拿下一座奥斯卡最佳男配。像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如果编剧不是韩家女,它可能连拍摄许可证都拿不到,过审更没戏,它在国内的审查制度下没有可复制性,像这样的电影,且看且珍惜吧!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王传君所有不被外人理解的坚持,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释放。他不是关谷神奇,他是王传君。你看,即使依旧烂片如云,只要还有哪怕极少的人坚持,中国影视也终于还是从中生出了茁壮的根。我不是药神,治不好这世界。但能改变一点,总归是会好的。

    17分钟前
    • 沐子荒
    • 力荐

    虽不算完美,有些国产片的小毛病,但牛逼在于华语片环境下这个故事和题材,以及所有的演员。敏感的社会话题,法外义侠的设定,对现实的反衬,对制度的思考,群戏太棒。徐峥和宁浩,在《无人区》之后又一次探明了审查的底线,还有这个类型片的价值,对于华语片意义重大

    1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最喜欢王传君的表演啊,几乎所有泪点都给他了!!而他曾经的同伴们,下月继续拿《爱情公寓》电影版面对观众。这个圈子里还是有不爱赚快钱的年轻演员,真好。

    1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不涂彩不抹粉不抛光,近年来少见的现实主义力作。更可贵的是,清清楚楚地写中国的事,写印度的事,清清楚楚地表明这是上海,车牌上大大方方印着沪,而现在很多电影已经愈发架空现实了。战争题材写到恐怖分子得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犯罪题材得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城市。《药神》为中国现实主义挽回尊严。

    23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最大的病,其实是穷病。真的被感动了,整体都很成熟,也有些许韩片的影子。几个演员表演都非常出色。可看性和内在的表达都不错。这个世界最荒诞在于,越贴近真实,真实越荒诞。人这一生,太不易了。最后,王传君,加油哦!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口罩成为符号,不是雾霾,而是人性的仪式,结尾竟然看到《辛德勒名单》一样的救赎。通俗感人,上海电影节首映哭倒一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社会意义加分,或许《我不是药神》之于中国,就像《摔跤吧爸爸》之于印度吧…能看到就不错。“其实只有一种病:穷病”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它远远不够好,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它又好得要命。

    2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人生建议:别买零食,吃不下的。

    31分钟前
    • Noodles
    • 力荐

    看了一下差评,基本是自诩为独立专业的几个影评人给的吧,果然又要说电影语言,商业媚俗之类,固然把这个题材拍成侯孝贤、蔡明亮那样,影评人会有高潮,但你们其实喜欢的是影院里就坐着你们两三个人那种感觉不是吗?没有这种电影,电影人在时代急速抛弃弱势群体的巨变中,就是完全失语的。

    33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特效是真实人性,特技是上映成功。

    36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力荐

    这不是“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是中国的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电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不知道就去百度一下“陆勇”。

    37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无法想象下一部这样的电影会是什么题材、能是什么题材,感觉就像是领受了上头扔下来的一根肉骨头一样。王传君真的太好了,周一围最后靠在车上等人的那一幕帅得我愿意为他入狱三年……

    3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电影能做到的好,这部电影都做到了。剩下的是这个时代不让它更好。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时代巨变洪流之中,有无数这样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艰难生存着,同时在竭力不丢失他们的灵魂。终于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希望这部电影也能被这个时代善待。

    44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文牧野眼睛太毒了,观众的笑点、泪点、痛点被他牢牢抓住,徐峥现在不拼演技开始掏心炸肺放脱自我了,药物在中国绝对是个“不可说”,但这个电影说了它能说的,也不显山不漏水的说了它所不能说的,讲的是现实,但看过电影之后才会明白其实是超现实,2018最佳!

    48分钟前
    • 七海
    • 力荐

    祝贺学院硕士毕业生文牧野出手不凡,导演了这样一部扎实、感人、有见地的处女作!看片中常在想:在疾病、死亡面前,一些常规的道义、是非怎么都成了反意?先人说过“合情合理才是好法。”那么实践证明已经不合情理的法律规章就应该改掉它!直面现实,促人思索,这样的作品值得夸赞!

    5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你的一个举动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酒吧领班从此爱上了钢管舞。

    58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放在豆瓣语境下,是部时至今日终于拍出来的国产“高分韩国电影”。拿现实题材拍商业类型片,社会意义摆在那,群戏也处理得相当不错。对我们国家而言,这样的电影多一部是一部,走一步是一步。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