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杀人回忆

    杀人回忆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韩国2003

    主演:宋康昊,金相庆,金雷夏,宋在浩,边希峰,高瑞熙,柳泰浩,朴努植,朴海日,全美善,徐永嬅,崔钟律,刘承睦,申贤宗,李在应,郑仁仙,吴龙,朴真宇,朴泰京,沈成宝 

    导演:奉俊昊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初恋2021

    • HD中字

      愚行录

    • HD中字

      盗墓笔记

    • HD

      温柔女子2017

    • HD中字

      惊天大逆转

    • HD中字

      东北传说之猎狐

    • HD

      屠夫小姐

    • HD

      阴阳打更人

     剧照

    杀人回忆 剧照 NO.1杀人回忆 剧照 NO.2杀人回忆 剧照 NO.3杀人回忆 剧照 NO.4杀人回忆 剧照 NO.5杀人回忆 剧照 NO.6杀人回忆 剧照 NO.16杀人回忆 剧照 NO.17杀人回忆 剧照 NO.18杀人回忆 剧照 NO.19杀人回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86年,韩国京畿道华城郡,热得发昏的夏天,在田野边发现一具女尸,早已发臭。小镇警察朴探员(宋康昊饰)和汉城来的苏探员(金相庆饰)接手案件,唯一可证实的是这具女尸生前被强奸过。线索的严重缺乏让毫无经验的朴探员和搭档曹探员(金罗河饰)只凭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断,几次将犯罪 嫌疑人屈打成招。而苏探员客观冷静,据理分析,几次排除嫌疑,警察内部为了证明与推翻矛盾不断,然而无辜女子还是接二连三被残忍杀害,他们只好达成共识一起合作。此时,一个极其符合作案特征的小青年(朴海日饰)成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经绷紧地锁定住他,同时DNA检测报告也被送往美国,然而案件并未在此处停止。

     长篇影评

     1 ) 反类型片的经典佳作

    头天下过雨,地上满是泥泞,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笑着追逐那辆优哉游哉使过去的破烂车。有风吹过,卷起了麦浪,探员抽着烟坐在车后头朝孩子们挥挥手,随即又朝他们比划拳头。他更像是马上要去田间耕作的农民。而悠闲的背后,下一个镜头却是路旁的水沟,一具爬满了虫子的女尸以一种扭曲的姿势躺在石板下,阳光照不到那里。

    故事的开头足以让人震撼。你永远不会知道、也不会关心,这样一个偏远而贫穷地方究竟发生过怎样的罪恶。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山村,不过是一起强奸杀人案。这里没有多少人念过书,也没有多少人去过城里。警探希望能快点结了案,嫌疑人有的是,随便挑一个最猥琐的一定就是犯人,最重要的是炸酱面外卖别忘了给收据。
    如果案子不是这样接二连三,手段残忍,越来越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可能这起案子会同之前无数冤假错案一样,草草了事,再无人问津。终于,迫于压力,警署改组,来自汉城有大学文凭的苏探员终于使案情有了点眉目。他不像原来警署中的莽夫,那些人只知道看着美剧憧憬FBI,实在不行便假造证据,甚至求神拜佛只求灵光一现。苏探员冷静细致,观察入微,他受过真正的训练。
    然而,他福尔摩斯附身了吗?又或者表面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朴探员最后逆袭成功终于在关键时刻灵光乍现?悬疑片不是都这样么?随着案件的层层推进,一对开头别扭的排档,最后强强联合,一个提供敏捷缜密的头脑,一个提供惊人的直觉和矫健的身手,最终将凶手缉拿归案。那果然是一个早就出现在剧中但又让人意想不到的人,他背后有着发人深省的伤痛,或者是一个目空一切的高智商的变态。

    如果那样便不是经典了,顶多算是有些平庸的意外结局,或许让人拍案叫绝,但终归转瞬遗忘。而这个故事中,全剧唯一的反转只在两个主角间性格的转变。而这也并没有让人瞠目结舌,乾坤扭转。没有剧情的急转直下,没有隐藏已久的秘密被揭穿。一切就那么顺其自然的走到最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虽然说是取自真实,但有多少人敢拍悬疑片到最后凶手连脸都没有露一个?不要说露脸了,到了最后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接近了真相半步。有多少人能把一桩无头案拍成这个样子还让人大呼经典?如同挖了个坑让观众跳了,跳下去的人还拍手说这坑挖得真是好。
    是啊,试想如果是一般的犯罪推理,柯南附身的主角永远可以在犯罪现场进行完美的演绎推理,虽然足迹被雨破坏,但仍能够从其深浅程度判断罪犯的高矮胖瘦。脚步凌乱,说明罪犯在作案时紧张慌忙,他可能长期蹲守在荒野之中,然后等待雨夜随机作案;脚步稳健,说明凶手有过硬心里和长期的训练,这种人在村子中不多,说不定他在作案之前早就跟踪受害人多时,了解受害人行踪;脚步时深时浅,还说不定凶手是个跛子……可是这些警员们不是都查到了吗?他们已经掌握了凶手足够多的特征。凶手是精神失常的,于是他们抓到了个傻子;凶手是偏爱红色的变态,于是他们抓到了大晚上来手淫的红内裤工人;凶手作案的时候电台都会放同一首歌,于是他们抓到了点歌的小白脸。而最后这个小白脸更是符合凶手的一切特征,他刚刚退伍受过训练,可以不动声色地杀人;他手掌细腻如女人,符合山上女人的证言;他长得帅,同傻子说的一样;他在雨夜点歌,他甚至没有不在场证明!可是,最后的一纸DNA鉴定便将一切都推翻。
    这很正常。韩国几乎每个男人都要入伍,手掌细腻的人千千万,而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杀人犯才偏爱雨夜。没有证据,一切都是白瞎。
    这便是区别。
    柯南们能够从嫌疑人裤腿上的泥巴推断出他走过哪条路,因为受害人走过的路永远能使人粘上附近工厂排出的带有特殊化合物的黑水,又或者是刚翻新的红色泥巴。柯南们可以从犯罪现场找不到yin毛推断出凶手阳痿,可以猜出凶手根本就没有实施强暴而是在一边自撸之后向受害者灌入精液,然后下一秒一个阳痿外加童年被猥亵过的猥琐男人就会出现。实在不行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引诱犯罪,雨夜里的红衣女警绝对可以逮住这个心狠手辣的变态。需要什么DNA鉴定?需要什么鉴识科室?只要朝着最不可能方向走,前方就有凶手等着你。
    只可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凶手不是有洁癖的高智商犯案,也没有任何高科技手段。他只是在雨夜伺机而动,甚至说不定是一时兴起。他从来没有愚弄警署。没有声东击西,没有妨碍查证,甚至对侥幸存活下来的人证也没有杀人灭口。除了不自首以外,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普通人。他只是简简单单地作案而已。他没有藐视过任何人,只是单纯地享受雨中强暴杀人的快感。
    这就是真实,黑灯夜雨,穷乡僻壤,凶手作完案后便拍拍屁股走人,他们不会玩任何游戏。
    警员们每一次都看似接近真相,但又根本无理无据。柯南中能够由受害人指甲中的皮屑进而找出身上带着抓痕的凶手,而这样一个故事中即使是有了犯人的精液也无济于事。
    更不要说仅凭傻子的几句话了,他的话或许能够作为线索,但永远不是证据。所以,傻子就算是没死,凶手仍然可以逍遥法外。很显然,让傻子指认嫌疑人是否是凶手还不如多送点DNA去美国。

    故事的最后,那看似随意却让人幡然醒悟的对话,那定格在最后神色复杂的脸,成为了全篇最为精华的部分。

    你看,十几年后,阳光依然耀眼,风一吹,麦浪翻滚。那条乡间泥泞的小路边,仍然保留着原先的沟渠。
    我伸着头往里面望,看到阴影那边明晃晃的太阳。
    有个小女孩问我在看什么,我说我只是想起了过去。
    你扑闪着天真的眼睛望着我,十几年前,也曾有个女孩跟你差不多。
    我很想告诉一个故事,名字不叫《警探回忆》或者《刑事案件回忆》
    而叫《杀人回忆》。
    你问我是谁?
    我是故事中的主角,
    虽然戏份比任何配角都少。

     2 ) Memories of Our Stupidity

    对一个演员说,“你演傻子演得真好”,不管语气多么缱绻柔婉,听的人也很难觉得是种夸赞罢。而展开韩国电影这十来年黄金时代的一本大书,看到《色即是空》里的学生们你忍不住笑,《傻瓜》里的车太贤你忍不住哭,《马拉松》里的曹承佑你忍不住感动,《光脚的基丰》里的申贤俊你忍不住敬仰,你终会忍不住衷心感叹,韩国人演傻子的确有不凡的功力。

    《杀人回忆》里的傻子,诗意地栖居在一片梵高笔下的金色稻田,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又是什么都知道的人。如果有人愿意对他付出耐心,挖掘只有他看到的那个雨夜的秘密,也许这部影片将在15分钟内结束。可惜韩国80年代的广阔稻田容不下他这一个傻子,男人们拿他取乐,女人对他不屑一顾,警察甚至想用他的命为他们自己的无能买单。傻子死了,人们想知道的秘密也从此永远成谜。

    现实中的这件连环杀人案,是牵动了30万警力和3000个犯罪嫌疑人的韩国第一大案,也是第一悬案,韩国政府甚至试图修改法律来延长诉讼期限,以延续对罪犯的搜寻。导演没有选择用充满恐慌和鲜血的口吻来复述这个故事,更没有把它套进好莱坞或者东宝的惊悚悬疑,他选择了让傻子头顶灰色调的天空,执拗地暗示回忆和神秘的色彩。于是,哪怕后面的故事再荒唐错乱,影片也能不管不顾地在这片天地里发散出它独得其趣的怀旧之情。

    朴探员不是傻子,是警局里的红人,这个小乡村里最年轻力壮的警察。然而,朴探员也不是个聪明人。他只有初中文化,他断案靠的是令人绝倒的想象力和来自外太空的灵感微光。一个智力平平的人总会把自己解决不了的包袱扔给另一个更傻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正好又缺乏情商,又被委以重任,掌握了生杀大权,他就会是另一个杀手。杀手杀人,要顺天时,借地利,穿林冒雨,东守西伏,染一身仆仆风尘,未必有所斩获,末了还要销踪灭迹;朴探员杀人,只需几句诳语,一番恶言,几套拳脚,一篇报告,而且不用自己动刀。孔子说,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朴探员笔端和语言并用,谈笑间便可杀一人,做他这样的杀手,比那个黑暗中的连环杀手自是远为省心省力。

    大学生苏探员来到这里,不带半点首都人的骄气,却带来了难得的一腔认真和正义感。然而,一个颠倒的社会,自然是将原本就是傻子的人的行为进一步地升级与恶化,而聪明的人被弥漫的傻子逻辑所排斥,聪明的行为也很难得到施展。或许他们比傻子付出多几倍的努力,结果却和傻子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是不是也是傻子的行为呢?不能破案的焦躁闷烧着苏探员的心,让他,最理智的化身,也险些做了个杀人者。

    一个容不下傻子的国家,肯定不是一个好国家。一个容不下傻子的国家,会把正常的国民变成傻子。80年代的韩国处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本该维持治安的警察被独裁政府调去弹压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宁静的乡村时常有凄厉的警报划破长空,孤独的女孩们走在美丽的田间路上,没人为她们的生命献上祈祷,只有她们的父母在冰凉的坟冢上放上花环。颠倒的社会,用暴力和政府进行交流的人民,用暴力和人民来交换意见的政府,把暴力转化到任何一个普通的第三者身上,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独裁下的社会,人民如风中芦苇朝不保夕,即使圣洁的心性也会做出变态的丑行,最懦弱者也会亮出最狰狞的拳头。在军政府眼中,哪一个普通人不是蝼蚁一样的傻子?哪一个平凡人不可杀?傻子的命在探员们眼里一钱不值,而示威者的命在军政府眼中又价值几何?所以,杀手究竟是谁,在这部影片里已经并不重要了,发生的一切在不断提醒我们,回忆是双向的,当杀手回忆着自己杀人往事的同时,警察们也在回忆自己曾是“杀手”的荒唐岁月。

    多年以后,物是人非,朴探员这次倒是傻得尽心尽力,终于把老相好娶做枕边人,有了一个温暖家庭。人人都在杀人的岁月,一去不返。导演并没有把这句话明白托出,而现代敞亮的图景,重新变暖的色调,已经完成了表达。当岩代太郎的音乐响起,钢琴的敲击懒沓而幽沉,十多年风雨之后的探员重访故地,已是一颗古井不波之心。颓坐在田埂上,小女孩一番无心的话语,本应有些怅然的;而回首处稻浪翻波,苍空无言,倏然间青年时代颠颠倒倒的百感在心间乱云飞渡,一张钴蓝与金黄拼缀的白卷,明知再用心力亦不能写下任何结果,只好把一切放低在这时空里留作回忆,留作一部有始无终的青春残酷物语。

    鹆彼飞隼,载飞载扬。心之忧矣,不可弭忘。时间给回忆洗去了懊恼与惶惑,加上一点点忧伤和内疚的色彩,这样的心情,教人不复忆起当初的忐忑,而只能以一眼的茫然相对。原来,那是无关努力,无关真相,无关结果,一段我们都保留着一页的——杀人回忆。

     3 ) 所有的意义都在于叙事的庸余部分

    昨日老师上课重点讲的是《杀人的回忆》。
    我在三两年前,已经听说老师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遥遥找来看了,确实非常棒。
    这次听说要讲,我兴冲冲的,
    早上即便是七点都一跃而起了。

    老师最后放了《杀人的记忆》的开头,很短。
    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一个孩子在抓蝗虫。
    蝗虫抓到了,他被拖拉机的声音吸引,站起来。
    拖拉机载着一个乡村警察(这时我们还不知道)以及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
    一群孩子追着拖拉机。
    警察对着他们做了一个搞笑的手势。
    在麦田的地沟里,有一具赤裸的女尸,双手被捆绑,身上爬满了蚂蚁。
    警察撵那个孩子走,孩子不走,跟警察学话。
    一群孩子挑着女人的内衣笑闹,农民去撵那些孩子。
    隔着地沟,警察的目光与孩子的目光相遇了。
    蓝天白云,金黄的麦田,出片名:《杀人的回忆》。

    大概是这个样子。
    在这个段落中,其实用编剧的眼光看,
    叙事的任务是:警察发现一具女尸。如此而已。
    其他的部分都是导演的意图。

    给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和杀人案件的阴森恐怖高度紧张完全无关的氛围:
    明亮,欢闹,日常,快乐。
    导演在建立属于杀人题材的元素:女尸,警察,案发现场,暴力,恶心的同时,
    逆向操作,不断的打岔,加入:小孩,蝗虫,麦田,农民这些元素。
    正是这些看似和故事完全无关的部分,
    带给故事强烈的生活质感,时代氛围以及作者的风格。
    这种隐蔽的个性,浑然天成。

    老师说,所有的意义在于叙事的庸余部分。
    溢出来的部分。
    我似乎明白乐。

     4 ) 五年之后重看杀人回忆

    首先围绕电影,谈谈谁是凶手?
    韩国这起未破的系列杀人案,究竟真相和证据如何、是否有朴兴奎这么个类似的嫌疑人,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希望哪位豆友有这方面知识和途径可以获悉),能讨论的仅仅是依靠影片给出的线索。
    正因如此,影片在排除了傻子白光昊、手淫者乔秉淳后,嫌疑最大、着墨也最多的就是退役青年朴兴奎了,可即便这条线索,也让导演在最后一起案件中排除了嫌疑,不是靠精子DNA鉴定,而是朴兴奎的衣服。请注意,徐警官在车内监视朴兴奎时,朴在乘上公交车时是灰色的工装上衣和黑色裤子,而随后雨中处理被害少女的凶手是黑色上衣和灰色裤子,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是否还是原来那套,仅是影片中雨夜光线问题导致出现色差?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次日徐警官从朴家中揪出朴时,朴仍然是上公交车时那套黑上衣和灰裤子,经过雨夜作案回家仍穿着湿衣裤睡觉,不可能。第二、有没有可能是朴脱离监控后赶紧回家换上新的衣服、穿上雨衣再出来作案,作完案后再回家换上原来那套?这也不符合逻辑。因为凶手并不知道有观众在看,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何况朴怎么会知道徐在关键时刻发不了车不能继续跟踪。
    很多网友批判韩国当时对美国DNA鉴定技术的迷信,但我理解,影片这一处理正是导演对这种尊崇的反思和否定,正是导演对这一结果的不愿或不敢全盘接受,所以特地设计了衣服变化这一细节以说明根本就不是朴在作案。换句话说,在导演和其所代表的韩国人看来,当时的DNA鉴定也只是参考消息,而非破案关键。
    这样的处理在刑事侦查来看,也是合理的。首先,1986年当时DNA技术鉴定的权威性是否充分确实值得商榷。我在最近一次听李昌钰授课时,李提及美国警方已发现不止一起DNA鉴定的失误,现在在清查不少已前靠DNA认定凶手的定案。其次,从证据学上排除合理怀疑的角度来讲,警方在一名死者衣服上发现的一滴精液,还应调查死者生前有无与任何男子发生过性关系,如果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也就不能将该精液就定为必然是嫌疑人所留,所以法医所言“那会是相当有利的证据”还算谨慎,只能说到如此了,徐警官在雨中看着公文时的绝望和在绝望中举枪,更多的是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心理表现,而非一贯理性的行为。
    至于网上各种观点里,说刑房内修锅炉的中年人、说学校后山上哭泣的女子、光昊店里吃火锅的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胡乱猜测。当然,为什么女子能逃脱凶手的魔掌没死,我没看明白,哪位豆友告诉我一下。
    此外,白光昊的话是不是线索?光昊应该是个目击者,这里且不论其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状况是否有作证能力,至少是本案一个非常要紧的突破口。光昊对于朴兴奎那张脸没有正视,而是转头喃喃起自己小时被扔进火堆的场面,影片这样的处理感觉有点意义。应该是个与把小时光昊烧伤的事件有关联的人。对于光昊避而不谈的问题,是否是一种选择性遗忘,电影给的线索不够,我无从评断。
    曾经我也想过:如果朴兴奎不是凶手,为什么他不能回答警官电台的最后一首歌曲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脱离监视两小时内没有回家?我设想了两种可能:一、反感警察,所以不愿配合。但这要结合其经历、交际范围和生活习惯等来分析,影片除了些只言片语,好像没有交代更多的线索,我记得他在受审时说“小孩都知道你们严刑拷打嫌疑人”,还有在雨中被胖警官捏着对视双眼时骂了句“杂种”,略略看出其心理倾向。二、警察的审讯是否有诱供或骗供的嫌疑?比如明明没有这一情节,编出主持人读过名字等假象来促使嫌疑人自我心理防线崩溃,要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侦查实务中并不鲜见,换着是之前的徐警官也许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审讯,但此刻他已经和胖警官有了思路的互换,自己也快要疯了。
    五年之后重看这本电影,仍然让我嗟叹不已。电影并未有志于探讨证据的效力等等,所以观众们也大可不必执着于此,如今再看,不禁想起我国几十年来的刑侦现状,尽管在不断进步,但有些地方或者深层次里还是那么相像:每逢领导人(包括别国的)驾临,警察和军队就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地去维持秩序;每逢大案发生,警方一边对着媒体做着高压姿态一边对着所谓的嫌疑人刑讯逼供,如果不是被害人重回人间,赵作海这样的冤案何时能翻身?还有多少赵作海期待着翻身?我不知道,也不敢想。想多了,回想起《杀人回忆》,想起乔勇古那标志性的飞踹和被截肢的残局,一如这个社会。
    真心真心地希望,我们的民主与法制进步的快一些,再快一些。
    如果说,宋康昊最后带着一丝惊愕、一丝茫然和一丝愤怒的眼神,是在望镜头彼端的杀人凶手的话,我想说,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那眼神里除了无奈的警方,还有无辜的被害人,因为他站立的地方,就在她们第一个被害的地方。

     5 ) 凶手好比那只蚱蜢

    电影开场的配乐很赞,几声钢琴键的敲击,舒缓简洁,却营造出怀旧的时空感。画面亮起,湛蓝的天空簇拥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大地上一片无边的金黄麦田,好一幅优美的乡村静景。稍顷,远处居中的群山上方依次显现出几个草体字:杀人回忆。—个现实中悬而未决16年的系列奸杀案就在这个身披明媚阳光的村落里一桩桩的展开。雨夜,红衣,单身女人,一首悲歌之后是精致的捆绑和残忍的行凶,两个行事风格迥异的探警狭路相逢,不惜一切要寻出真凶。惊怂探案的外壳里,包裹着故事外韩国人对80年代极权统治和民主运动的集体回忆。一如在《怪物》里套用恐怖片的模式探讨人情冷漠的社会一样,奉俊昊惯用的手法——多样风格的融合使得影片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内涵丰富。变态的显像刺激人的感观,细节的隐像渗透人的内心。生活高于戏剧,“悬而未决”四个字带来的真实感和无力感,成就了这部电影。想一想吧,2003年的某一天,真正的凶手也许正坐在电影院里和其他500万韩国人一起唏嘘。他这个“真正的主角”是怀着什么样的心理在欣赏呢?这种能令人产生无穷想象的现实性实在是叫人后背发凉。

    影片给出的第一个正式画面回想起来颇有深意:一个看似傻头傻脑的小子站在一片麦地里正盯着眼前某处。不一会,小子手一伸,抓住了眼前麦穗上的一只蚱蜢。这只蚱蜢在第一个画面里是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因为它本身的颜色和周围的麦穗们很相近,而且镜头的聚焦也将其刻意忽略,直到下一个画面,观众才会明白小子的注意力原来在蚱蜢身上。这2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镜头其实对电影的结局一早给出了暗示。

    电影结尾,2003年已经转业的探警宋康昊故地重游,碰巧从一个小女孩口中得知不久以前,也有一个人回来过(某案发现场),宋激动起来,追问那人长什么模样,小女孩撇撇嘴道:很普通的,就是很平常的长相。镜头转向宋,一个长时间的面部特写:警察表情复杂,双眼泛泪。字幕起,背景依然是好风景的蓝天和麦田,只是少了灿烂,多了阴霾。最后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不少人都说是在暗示宋猜到了犯人,但我觉的只是他又一次感到了无尽的绝望。那些有着平凡长相,无法给人留下印象的脸,就如开场那只蚱蜢淹没在大片的麦田里一样,人海茫茫,隐藏得不落痕迹。这个破不了的案将是他生命中的一个烙印,伴着噩梦伤痛和怨恨,无法摆脱,永随其身。

     6 ) 阳光满溢的那天

    1.
    当初只看影片名字和内容简介就归为烧杀抢掠的类型片,下完没时间观看便Delete掉。想来实在太对不起这部电影。

    《杀人回忆》,《看电影》杂志列出的100部最好韩国电影排名第一。对于类似Top排名,不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伪精品。庆幸的是,《杀人回忆》对得起网络上如出一辙的好评,虽然零缺点的美誉还是略显夸张。

    结尾再回到10多年后的金黄色稻田,还是湛蓝的晴空,还是那条水沟。朴探员和小女孩对话后,镜头对着他顿有所悟却茫然的脸。

    黑幕。音乐。阴晴幻化的天空。

    2.
    此刻翻涌在观众心间的又不仅仅是愤闷那么简单,显然导演奉俊昊不会只是想重现或者描述当年轰动一时的悬案。所以,《杀人回忆》安排了一个模糊不清却耐人寻味的结局:一些人在琢磨凶手到底会是谁,一些人还沉浸在压抑无助中,还有一些人多少看出凶手其实一直被导演有意遮掩着。

    奉俊昊本意也并非指出谁是凶手,更不会为了制造结局打自己一记耳光。《杀人回忆》是依据一起真实的连环杀人命案改编,而且至今依然是遗留多年的悬案。生活的真实得到了还原,而影片又受限于真实本身。

    错综复杂的巧合意外,警方一再错失侦察线索;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影片前后承载着无言的伤痛。
                                                     
    如果现实社会真如电影一样每每都能历经险阻、最后一刻侦破悬案,估计铤而走险的罪犯得要销声匿迹。试想如果影片最后揭示凶手,来个大快人心,那《杀人回忆》仅是一部模仿好莱坞惊悚犯罪片比较到位的电影。而因为充足的社会现实和信息元素,例如80年代动荡的韩国时局以及真实案件的受关注程度,《杀人回忆》最终摆脱惊悚类型片的束缚并且上升到国民集体记忆层次,足够资格被列在韩国电影百佳榜首。

                                                                  3.
    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要在最后揭晓答案,即使你百般追问、寻思闪回也不得其解。正如《杀人回忆》没有把更多细节投入在高智商罪犯如何与几个警察较量上,因为罪犯的作案手段早早就被说是完美无暇了。故事进展是如此从容不迫,甚至最后几次警察们都能预见命案发生,但是造化弄人,凶手始终逍遥法外。
                    
    无助的疼痛,真实的无力。
                    
    个体命运的悲剧和动荡不安的时局完整结合在一起,《杀人回忆》更像是沉重的阴影。在冰冷的雨夜,每个人能亲眼目睹悲剧的发生,又伸手不可触及。当最后所有矛头都指向一个人时,希望又瞬间破灭,沮丧之至,连苏探员都几近崩溃。
                     
    百感交集并非如同走进电影院多达500多万人次韩国观众的触动,毕竟一个民族的群体回忆不是轻易可以融入替代。游行示威、空袭演戏,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名词符号,到处可以闻见的乡土气息。一切都像是冥冥中注定,在影片里可以清楚听到无奈的叹息,感受着压抑直至最后愤怒的爆发。
         
                                                                   4.
    韩国80年代农田的景色风貌,骚动不安的县城近郊,一切历历在目。
    晴空,大朵浮云。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的金黄色稻田竟然掩藏着惊人的罪恶,甚至惊讶于如此温暖的开场竟然直接过渡到了触目惊心的凶杀现场,突然得令人反胃。
    影片最揪心的一幕是朴探员的妻子和年轻女学生在夜色里的小道上擦肩而过。罪犯的视线一直在两个无辜柔弱的女人间来回游走,显然他也在权衡对谁下手更合适。
                    
    可,可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
                                                               
    终于,他选好了猎物,迅速跟上。……,当勺子、小刀、圆珠笔一样样被翻出来,轻放在地上,手电光下慌恐又绝望的眼神,让人心碎……。
        
    5.
    影片首尾呈现发黄的暖色调,前后呼应,其他部分色调灰冷凝重。游离在剧情之外的配乐也非常之少,相当符合情境。这种配乐和色调造成了阴冷压抑的氛围,尤其是夜幕下附近的田间小道以及离凶杀现场不远的工厂,都有种令人发寒的阴深恐怖。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用在宋康昊身上实在再合适不过。这位长着一张韩国大叔脸的中年男子并没有因为形象限制难以发挥,影片中他的真实表演简直就是一个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韩国县城的小探员,没有任何做作姿态。尤其是和苏探员不打不相识那段,话音未落、飞身踹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他和金相庆两人都可以用敬业来形容。
                           
    对比于2005年《外出》里照顾形象、难以入戏的裴勇俊,联系及宋康昊在《JSA》、《我要复仇》里的精湛演技,发现媒体喜欢搬用“如火纯青般的演技”并非吹嘘唬人。不过2003年的青龙奖,他依然没有得到最佳男演员,因为他的对手是演技更为彪悍疯狂的崔岷植(《老男孩》)。但实力相当,无论谁胜出都是可以接受。
       
    6.
    而熬过前面二三十分钟,案情发展让人欲罢不能。奉俊昊在商业和艺术上表现出了莫大野心,两者之间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协调。影片既能划分到惊悚侦探片吸引观众获取票房,又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穿透时空的厚重感令人回味再三。《杀人回忆》没有类型片里警匪的针锋相对、斗勇斗志却依然有着清晰合理的脉络主线和跌宕起伏的内心波动。
        
    影片除紧凑的剧情推进之外有着为数不少的黑色幽默,尤其是朴探员和曹探员屈打成招的逼供作风还有第六感推断,既粗暴可笑又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探员们的尽心尽力(曹探员还失去了一条腿)并没有换来案件的最后告破,作为合作伙伴的朴探员和苏探员也经历了互相对照的心路。朴探员最后阻止了苏探员趋于崩溃的报复举动,而这和伊始两人作风完全相反。
                                                  
    依然有不少忠实的观众们反复观碟,寻找谁是凶手,乐此不疲,影片里的蛛丝马迹都不想错过。而一部分人则思索为什么案情的突破口非要寄托在大洋彼岸的DNA化验上,探员们究竟错过了什么又得到什么。当然以导演的本意来说,他也不知道答案,真实的悬案依然没有破解。罪犯被隐藏在了小镇附近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中,虽然这会让热衷于侦探悬疑片的观众失望不少。
        
                                                                    7.
    依然湛蓝的晴空,还有那条水沟。
                                                       
    当年稻田附近是骇人的恐慌,时空混乱的记忆。不过和开头一无所知、只会学舌的小男孩不同,可爱的小女孩对这位中年大叔的举动相当好奇。她告诉他不久前也有个人和他一样在那找什么东西,朴探员马上意识到是罪犯多年后重返现场。
                                                                                     
    朴探员问:他长什么模样?
                                                  
    小女孩:没什么特别的。
                                                      
    朴探员问:不特别?
                                                          
    小女孩:普普通通呐。
                                                                  
    镜头对着朴探员顿有所悟却茫然的脸,主题音乐结尾响起时,惆怅之外更多是意犹未尽。
       
    http://moviel.allmov.com

    2005.12

     7 ) 回忆的驱魔,奉俊昊与阿兰摩尔..

    回忆的驱魔 从处女作《绑架门口狗》(2000)到《杀人回忆》(2003)中间对于奉俊昊的导演生涯是决定性的三年,他实现了从一位耽于幻想的艺术片导演到有着成熟世界观和创作理念的商业片导演的转变。1994年他从韩国电影研究院毕业的短片作品《支离破碎》名噪一时,接到了大他六岁的朴赞郁前辈的仰慕电话。接下来的五年,奉俊昊却一事无成、长期失业,还因结婚生子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首部长片《绑架门口狗》几经磨难终于上映,片中不善人际交往而无晋升机会的大学讲师几乎就是奉俊昊本人的写照,当时的他对忠武路的商业电影制作体系感到无所适从。奉俊昊回忆当时首映的情形,结束打出字幕而影院灯亮起之前,他就逃离了座位。《门口狗》票房惨败,也没有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奉俊昊问自己,究竟为何要拍摄这样一部影片?他犯了新人导演通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为自己而拍电影而不是观众想看的电影。这时,奉俊昊想到了自己从童年起最喜欢看的一类电影,那就是悬疑犯罪片。 为什么不呢?奉俊昊回忆起儿时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收看警匪剧《搜查班长》的情形。1978年,9岁的他在大邱的影院里观看《音乐之声》,和别的孩子不同,他对这部风景优美的歌舞片最深刻的印象来自片尾躲避纳粹追踪的惊险戏码。在《门口狗》失败之后,奉俊昊开始为构思一部犯罪片寻找素材,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80年代轰动韩国上下的京畿道华城郡连环奸杀案。这是韩国现代史上第一桩连环杀人案,凶手手段残忍,不留一点人性,作案人至今未破。奉俊昊走访了当时的受害者、发生地的居民以及负责案件的警官,查阅了大量的警方记录和报纸,积累起足够三十集电视片分量的素材。然而从中理出一条剧本的线索并不容易,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同样改编自这一案件的舞台剧《来看我》(金光林编剧)的神助攻。这部剧将焦点集中在了三位主要嫌疑人身上,并想出通过广播播音找到线索的点子,这些都被沿用到了奉俊昊的剧本中。然而电影中的时代氛围却是舞台剧中并未触及的。 奉俊昊还查阅了大量外国关于连环杀手的书籍,其中一本令他有茅塞顿开之感,这就是由英国漫画家阿兰·摩尔创作,讲述19世纪末伦敦“开膛手杰克”案件的《来自地狱》。一直到今天,奉俊昊都经常在采访中提起摩尔的名字。《来自地狱》从皇室阴谋论的角度解读开膛手杰克,把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案件联系起来,通过呈现整个时代的风貌来考证凶手的身份和动机。在漫画的每一页下面,摩尔都留下了大量考据和理论的注脚。结尾处,开膛手杰克道出了那句名言,“这仅仅是开始,不管好坏,二十世纪马上就要降生了。我接生了它”。阿兰·摩尔的整体论历史观——认为时代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而个人不过是顺应潮流,这种将个体的罪恶转化时代的罪恶,注重故事的社会隐喻性的创作手法给了当时奉俊昊直接的灵感。 回首80年代,奉俊昊嗅到的是宵禁的日子街道上死寂的味道。研究资料时,他注意到华城最后一位女学生的死亡日期是11月15日,“在我们那代人的生活中,每个月15号是军事演习的日子,家家户户和公共场所全都一片黑灯瞎火。我一想到那个女孩就是在这样一片黑暗中死去,心中就充满了愤怒。”《杀人回忆》的故事重点并不在凶手身上,他只是一个“麦格芬”。杀死女孩的不是凶手,也不是像小丑一样办事效率低下,所到之处鸡飞狗跳的乡村警察,而是时代的黑暗。奉俊昊通过《杀人回忆》所做的是揭开韩国人集体记忆的疮疤,进行的一次精神分析意味的驱魔行动。 影片的结尾转到2003年,宋康昊的角色放弃了警察的行当转而从商,搬进了首尔的公寓过上小康生活。然而路过当初那一片稻田时,他忍不住俯下身来朝着当初发现受害者的石板下观望。从1986到2003年,韩国发生了经济腾飞社会巨变,一代人对于军事独裁时期民主运动的流血记忆被掩埋和冲刷得无影无踪,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仍然有一件闹鬼的房屋。正如同片中最终承认案件无解的斗满(宋康昊饰)那句“我不知道”充满了挫败无力感,个体除了被历史的滚滚车轮席卷前行之外别无选择。当《杀人回忆》这样一部电影披着类型片的外衣出现时,韩国观众猝不及防被它的丰富隐喻所击中了,它不仅最终没能抓住凶手,甚至从头到尾都是对于混乱、错误和挫败感的不断重复,然而重要的是那段历史如同那些死去的女孩——被后人“提及”了。在《杀人回忆》的结尾,这种揭疮疤的行为有了一丝弗洛伊德学说解救与升华的意味。甚至当年投身学运并遭受过牢狱之灾的热血青年奉俊昊,也对片中的勇固(金罗河饰)失去的右腿——曾经用来践踏嫌疑人和示威民众的右腿展示了同情,历史和它的民众得到了忧郁的和解。 奉俊昊的影片中混杂了表现主义的夸张情绪表达与写实主义的镜头风格,深受萨姆·佩金帕、约翰·弗里金德以及约翰·卡朋特这些七八十年代好莱坞类型片大师的影响,同时他影片又有一股韩国气质令人无法忽视。《杀人回忆》那段著名的犯罪现场的长镜头中,进入画面的人物不停地滑到的滑稽形象,与警察们弱智可笑的查案手段相得益彰,令人忍俊不禁。到了后来的《汉江怪物》,法国《电影手册》特地给这种主人公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喜剧效果起了个名字叫做“piksari的艺术”(piksari韩文意为“破音”)。 关注底层和社会残破面的世界观可以是后天形成的,这与奉俊昊大学时期参与民主运动的经历密不可分,然而他将现实和概念转换为构图语言的能力却是天然的。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后来成了首尔一所艺术设计院的院长,母亲是韩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意识流文学大家朴泰远的女儿(朴泰远在韩国战争后去了平壤而与韩国的家人失去了联系)。年少的奉俊昊与书本为友(他曾经熟读父亲书房里的20卷韩文版大英百科全书),并且很早展示出了绘画的天赋。观看电视上的外国电影,他总是将片中被剪掉的暴力色情场面在脑中演绎出来。当时的韩美军电视台会播放大量没有韩文字幕的英文电影,奉俊昊同样如痴如醉,虽然他纯粹是在看画面,情节靠脑补。在准备电影中关键场景时,奉俊昊事先会在大脑中精确地设计,并能绘出令人惊叹的分镜草图,拍摄时很少做出修改。他也总是将关于希区柯克镜头创作的书籍带在身边,琢磨着如何能将一个普通的过渡场景也变得充满戏剧性。 在《杀人回忆》最后描述嫌疑人“长相很普通”的女学生,斗满反复强调自己能够通过和嫌疑人对视来判断凶手,这些情节都是一些精心设计的双关和对主题的呼应,而地下室、水沟和隧道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又有些神秘的意象,成了奉俊昊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并被赋予了隐喻的价值。尽管没有像父亲、哥哥姐姐那样走上艺术设计的道路,但奉俊昊他在影片所做的将零碎影像素材以创造性的方式组织起来,从而达到一种“言此意彼”的讽喻效果,同样是一种高超的设计艺术。 结语 《杀人回忆》让奉俊昊作为故事讲述者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肯定,时至今日它依然被韩国媒体公认为是本国影史佳片之首。这部影片的成功对于奉俊昊本人的心理也是一次驱魔,由此他终于摆脱了出道时期的自我怀疑(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写出一部长片剧本,或者一辈子只能当约翰·卡萨维茨那样的独立电影导演),并且在作者风格和大众心理、商业手段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而之后他在《怪物》和《雪国列车》等作品中对类型片的探索更加大胆,对商业的追求也更加坚定。(原载《大众电影》)

     8 ) 被吓到 尽量不要一个人走夜路

    真相,真相是什么?罪恶,罪恶永恒的存在,正义,正义淹没在泪水中。在那个年代,韩国发生了无数起强奸杀人案,这些案件的背后引向了一个共同的矛头:韩警方的无能。群众与警察的斯达哥尔摩综合症,韩国被美国驻军的政治压力,雨夜降临的恶魔,在这样一部电影中,混淆在一起的这些负面情绪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永远难忘电影最后的长镜头,大叔含泪的眼神质问观众,到底谁是凶手?本片的主题是并不明确的,如果仅仅说是寻找嫌疑犯未免过于单薄。说是两种警察办案方式的矛盾冲突,又太不全面。电影中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存在,直到影片结束后都无法解决。与其说本片是就追寻杀人犯是谁而展开的,不如说是以追寻杀人犯为借口,而实际的目的是向观众呈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导演的意旨,又不会有纯粹说教这种容易引人反感的方式。

    这部韩国悬案改编电影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动荡与落后,影片一次次找出嫌疑人又一次次推翻,讽刺了原本本可以侦破的案件被愚昧的警察一步步毁掉,最后结局与犯人的一次凝视,既充满绝望又让人感到可怕,凶手就在我们中间,可以是每一个人你却无从得知。

    挺喜欢的一部韩国电影,没有答案的结尾很精彩,让人揪心!演员的演技也超棒!

     短评

    尽了一切努力的人们,除了忍受过程中的一切痛苦,还必须忍受“事情可能是没有答案”的这一事实。

    7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这并非一个寻求真相的故事,而是关于真到底相如何被整没了……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不单只是杀人案,韩国在那个时代的回忆也都融在其中,化成了一幅背景

    13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又看了一遍,想当年第一次看这片时,我还恍惚觉得案子都没破就结束,什么玩意儿?!可多年过去,每一次重看,都更坚定地确定它的完美。一个没有找到凶手的故事,编导把它拍得悬疑跌宕而富有深意,看似普通实则卓尔不群,作为热爱电影的人,从这片里会深感电影的魅力

    16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那种抓不到、还被调戏的无力感

    2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刚看了这部传说中的神作,为电影极富层次感和寓意的摄影,超强的故事张力和节奏所痴迷,没有结局的故事或许不适合很多人,但电影的故事就是告诉你,如何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迷失。。。

    2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总之一句话,一部让人窒息却欲罢不能的作品,喜欢所有演员的表演,韩国电影的颠峰之作。★★★★★

    26分钟前
    • Q。
    • 力荐

    偏向于多人效仿作案,凶手不止一个。最后女学生是小白脸杀的可能性很大!言行逼供了三个人,只有小白脸最态度反抗、眼神一直有特写是充满恨意的,因为他并没有杀人还要被诬陷。出来后在酒馆喝酒,女学生从窗前走过也对他指点议论,让他觉得自己的名声已经彻底毁了洗不清了。所以最后警察媳妇和女学生同时出现他选了女学生。还有下手之前扶着树干的细嫩的手的特写。可能真的是出于报复——既然你们都觉得我是凶手那我就真杀个给你们看看。DNA对不上是因为之前那个真不是他杀的。还有开头第一个案件发生后男主抓了很多个“嫌疑犯”,这里有个细节,几乎每个人都是面目可憎凶神恶煞的。因为男主潜意识认为杀人犯就应该长成这样的气质和模样。然而结尾小女孩说凶手“就是个普通人啊”是个记不住长相过目就忘的路人。每个平平无奇的人背地里都可能是凶手。

    31分钟前
    • 乖乖隆地洞
    • 推荐

    当整个警察局为扣押的是否是嫌犯而陷入一片争吵,那首每次杀人前都会被点播的情歌轻柔的响起,原来外面又开始下雨了——那一刻真是惊悚到无形。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生锈的铁钉斩断穿军靴的腿,切块的桃子夺取穿红裙的命。沾泥土的符咒能够显现犯人的轮廓,巫师般的法眼能够看穿恶人的真容。电台里的歌是靡靡的安魂曲,夜幕中的雨是淅沥的生死符,捉不到的凶手是人性的传染病,无休止的警报是时代的创可贴。拥有一双能够看穿犯人特殊的眼,却看不穿普通,普通最致命。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一部很普通的电影。

    43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还行

    拍得非常好,是不是传说里的评价太好了,我竟然有点小失望,一直到片尾也没满足。

    44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配乐用绝了~现实中不了了之的案子实在太多,可电影中几乎很少看到。

    49分钟前
    • 恶之花
    • 力荐

    还好柯南最后没出来

    53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在一个法制混乱的年代里,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和恶魔。

    57分钟前
    • 米拉之落
    • 推荐

    想到真凶可能会若无其事坐在电影院里面,与电影最后一个镜头里宋康昊含泪的双眼四目相对就觉得好惊悚

    1小时前
    • 南笙
    • 推荐

    这片给我的阴影才是史无前例好么?5年前大学拉片课上看的,看完了已经半夜12点,我走回寝室腿都抖的站不起来,一年中再也没吃过桃子。奉俊昊和宋康昊联手,真不是闹着玩的,经典至极。

    1小时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凶手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个社会。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嗨凶手,你也在看这部片吗?送给你的,杀人回忆

    1小时前
    • 狮子人
    • 力荐

    真实事件玩了全世界,电影玩了你,总觉得离真相很近了,而真相却是没有真相。★★★★★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